17日上午,阳新县黄颡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党员干部和志愿者20余人在滨江广场捡垃圾。
志愿者中年纪最大的叫李发洪,今年58岁,别看他的年纪大,捡垃圾时,大到一个塑料瓶盖、一个饮料盒,小到一个烟蒂也不落下。在捡完垃圾后,志愿者们又来到集贸市场、商超为过往群众发放“全省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主题问卷。”
这只是该镇志愿服务的一个剪影。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 “火源不入山,森林才平安。天气干燥,严防火灾。”连日来,黄颡口镇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手持小喇叭奔走在田间地头宣传防火用火知识。
群众在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2019年,黄颡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随后,15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成。通过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引导乡贤能人、有威望且威信力强的长者担任乡贤理事会成员,参与村庄建设、开展志愿服务,化解矛盾纠纷等。泵站村77岁的乡贤石教育是当地的文化名人。退休返乡后,他创办家庭文化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把自己多年来创作的书画、摄影、根艺等艺术作品集中起来,免费向群众展出,他的家被群众誉为“青少年艺术教学基地”,带动了一大批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
目前,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发展到了500多人。志愿者们每月不定期按时参加一次志愿活动,涌现的好人好事屡见不鲜,有上严村勇救落水儿童的梁传志,还有周堡村果断撸起袖子无偿献出“熊猫血”的曾静;暑假期间,曾家湾就读于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大四学生曾秋月,利用湾里的文化礼堂,带着志愿者开办“留守儿童第二课堂”;村代课老师、志愿者陈明把留守孩子组织起来,唱歌、学画画、讲安全教育;还有志愿者到福利院为孤寡老人理发,到学校宣讲防火、防溺水、卫生保洁知识,走进商铺超市、旅游景点发放禁毒宣传等等。
“现在的社会环境比以前安全多了,居住环境也好多了,家家住楼房,就说以前,晚上上个厕所,还要提个煤油灯跑到外面蹲茅厕,感谢政府,现在家家户户实现了厕所革命,再也不用到外面蹲茅厕了,我村里还建了4处公厕。”花果村老农李明寿笑着说。
通讯员:曾邦勇
监制:刘俊
编辑:舒一帆
校对:胡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