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王四美说,创办养兔场是她人生中的一个突破性转折,因为这不仅是她回乡创业的开始,更是她放弃“护肤”、“美妆”、“旅行”,全年无休与兔为伴的开始。
“创业的羡慕上班的,上班的羡慕创业的,如果你们看见我这个样子,还羡慕吗?”王四美边喂着兔子边笑着说。
湖北省阳新县排市镇后山一座僻静村庄的大山上,人烟稀少,空气清新,如果没人领路,很难找到王四美和爱人吴风发创办的这所养兔场。如今夫妻俩已经在这里驻扎了近3个年头了,因为找不到工人,王四美把公婆也“请”到了山上,用她自己的话说,这叫“举家迁徙”。
【背井离乡,制鞋厂里遇真爱】
当下的时代,不乏自己当老板的创业者。讲起自己这些年的经历,王四美感慨万千。
2003年,四美离开江西老家,随同乡到了温州,在一家制鞋厂做车间工人。初来乍到,长相甜美的四美很受男孩子欢迎,可她偏偏和样貌平平的吴风发看对了眼。
“他大我6岁,一和我说话就脸红,对我是真心好,不图回报,跟别的男人不一样。”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已过40岁的王四美突然脸红,笑得像个小姑娘。
流水工作繁琐枯燥,四美没事时就喜欢找吴风发聊天,相处时间久了,两人便确立了关系。
“当时我们宿舍的工友轮着劝我,说追我的人里有不少长得帅、条件好的,让我再考虑考虑,说来也奇怪,我就是看不上他们。”王四美说。
2003年,王四美跟随吴风发回到湖北阳新老家成了婚。2005年,两人的儿子出生后,吴风发提议带着孩子回温州。从二人世界变成三口之家,夫妻俩认为以制鞋厂的工资养活孩子着实有些吃力,思来想去,吴风发决定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开家音像店,这样既方便四美照顾孩子,也能赚点钱。
【磁带里“转”出的第一桶金】
“那时候磁带、光盘这些很流行的,用随身听的人不少咧!”王四美说。
第一次“下海”,两口子的心里始终没底,为了有个保底的收入,吴风发把音像店交给四美打理,自己回了制鞋厂继续做工。
“一开始我心里真的不踏实,我们俩都是农村来的,四美家里的条件很一般,从小没接触过这么多人。没想到,这‘丫头’真有那做生意的本事!”吴风发说。
因为性格好,商品的品质好,四美把音像店经营得很红火,收入也愈发多了起来。挣钱带娃两不误,四美成了商业街上出了名的“磁带西施”。
【追赶潮流,把生意做到网上去】
后来,智能手机和各类电子产品的出现对传统音像制品造成了不小的冲击,眼看着孩子越来越大,家里的花销也越来越多,夫妻俩合计着做点新鲜事。
四美在朋友那里听说了“网购”,她开始摸索线上操作流程,这一下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哎呀,裙子还可以是那样的,帽子可以是那样的,平常生活里太少见了。”四美说到这,依然很激动。
网上的商品样式新,很受消费者喜爱。她开始研究新领域,和吴风发商量再赶一波“潮流”。
想到之前在制鞋厂的经历,王四美提议开网店卖鞋子,吴风发立刻开始对接靠谱的供货商,四美以最快的速度开起了网店。
网店经营没多久,四美又开了实体鞋店,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儿子叛逆,40岁选择回乡创业】
“我觉得我们俩真的蛮幸运的,赶上了不错的机遇。农村家庭,双方老人都是种地的农民,我们不想办法挣钱,难道坐等天上掉馅饼吗?”王四美说。
时间很快到了2018年,让王四美和吴风发头疼的事情来了——儿子进入了叛逆期。
“都说四十不惑,我真的让孩子搞得自己很疑惑,那时候我好像都能听到自己白头发往外冒的声音。大城市里的花花事物太多了,本来我儿子成绩蛮好,后来越来越贪玩,一说几句就顶嘴。家里老人的身体也常出问题,我们就想回老家发展。”王四美说。
说来也巧,正当夫妻俩发愁回家做什么事时,一个河南朋友引荐了一位做养殖多年的专家相识。
“我们思考了很久,后来去河南考察了几次,了解到兔毛、兔肉、兔粪都可以销售,发展前景应该会不错,就把手里的16万都拿出来了。我老公找村里的书记,他们很支持,很快就落实了场地,联系工人建厂,我四处选种兔,学养殖知识。”王四美说。
很快,2个300平方的兔舍建好了,找不到工人,夫妻俩就自己干。谁料260只种兔来了没多久,就出现病死现象。王四美和吴风发慌了神,开始四处“取经”,也自己上网搜索养兔知识,好在经过及时处理没出现大的损失。
从喧嚣的都市一下到了静得可怕的大山,王四美说自己的生活像是“极与极”的对调,有时几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
一天两遍的喂食、喂水、打扫卫生,还要搬运兔粮、生活物资等重物,王四美顾不得梳妆打扮,她说一开始时很不习惯,照镜子对着自己素面朝天的样子叹气,而最让她受不了的是兔子们实在太灵活,稍不留神就会被抓伤,本来一双白净的手如今都是伤痕。
“以前我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定期去做做美容,见人还要化个妆,儿子放假我们一家三口还会旅游,日子过得闲适,朋友们都说我不像40岁的人。现在可倒好,根本没时间享受生活。也不是没后悔过,也和老公发过脾气,但是自己选的路,跪着也得走完。说再多也没用,赚钱要紧。”王四美说。
【创业路难走,坚持就是胜利】
经过2019年一整年的苦心经营,兔场走上了正轨,年底也看到了收益。正当一家人满心欢喜憧憬着扩大养殖规模时,疫情来了。
春节期间气温低,加之兔场海拔高,兔舍的水管冻住了。王四美一家三口和公婆挨个给兔子喂水,2000多个笼位,就这样一下忙活了好几天。最棘手的是封村封路,兔粮迟迟买不到,王四美把囤积起来的花生蔓、红薯蔓粉碎,自制起了兔粮。“宁可我不吃,也不能不让它们吃啊!”王四美笑着说。
一只兔子一张嘴,睁开眼就是吃喝拉撒睡,而且兔子的繁殖能力很强,兔场各方面的花销如流水,资金常常周转不开。
老人劝夫妻俩把场地转手,王四美和吴风发哪里甘心,排市镇党委书记舒春风知道后亲自帮忙协调找银行先后贷了两次款,才终于度过了难关。2020年年底,兔场终于有了好转,王四美悬着的心才算放下了。
“去年真的挺难的,但我们俩都不是那种轻易服输的人。这么多年风风雨雨走过了,国家也很重视农村的发展,我们就更不能放弃了!”王四美说。
2021年刚过去,目前王四美的兔场里有300多只种兔和2000多只商品兔,她说,去年的毛利润在100万左右,扩建的厂房也快要完工了,到时能再有一个700平方的兔舍,存栏量也能大大提高,夫妻俩搞养兔的心也越来越坚定。
“过了年我想做些深加工产品,服装、兔毛制品、兔粮、腊兔、兔头等等这些,到时咱也开直播试试,希望还能赶上热度。”虽然已经40出头,但王四美仍是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