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缔造好,如今环境变了样,人的心境也不同了。”2日,阳新县浮屠镇公桥村老党员陈守金如是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公桥村共同缔造活动成效显著,新屋组样板点面貌焕然一新,公共设施建设可圈可点。往日的臭水沟变成了洁净的水泥沟;杂草丛生的房前屋后如今整洁亮美;宽敞的健身广场成了村民茶余饭后的乐园;洁玉般的条石凳上、雕栏画栋的六角亭下、健身锻炼的器材上洋溢着张张笑脸。
按照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工作要求,公桥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总体思路,“四步走”富有成效地开展了新屋湾共同缔造样板点工作。
明确工作思路。公桥村“两委”牢牢把握活动要求,把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总目标,以解决群众身边的实事、小事、扎心事为切入点,以改善湾组房前屋后人居环境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扎实转变思想观念、关注民愿民盼、汇聚民心民力、转变民风民俗、促进民惠民利,真正让群众来参与、来当家、来做主,扎实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
健全缔造体系。公桥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新屋湾组共同缔造“党支部一党小组一党员中心户一联系户”的纵向组织网络,落实党员中心户6户,联系服务群众36户,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体系。通过湾组村民会议民主推荐产生以陈敦晖、陈守金、陈从军等为“头”的湾组理事会、评议会、监督理事会,同时组建了以年轻党员陈祖槐为队长的治理先锋队、志愿者服务队,基本实现湾组户户有“官帽”,个个是“管事人”,所有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参与评议、参与监督,充分利用村头会、座谈会、夜话会、恳谈会、茶余饭后等形式,围绕“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由谁来建”“建后谁来管”等关注话题,合计商量想办法,让群众从观望者,等待者转向“践行者、参与者”,尽可能地征求群众意见,汇聚群众智慧,引导群众献计出力,力求意见和建议第一时间收集,问题第一时间解决,有效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共建。
聚力共谋共建。根据“共同缔造”要求并结合新屋湾组样板点的实际情况,充分征求村民建议,共建内容主要突出房前屋后环境改善和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主要建设内容有:改造房前屋后水沟硬化 560 米;石块护坡 50米;硬化入户路120 米;修复公路涵洞1处;危房拆除320平方米;健身活动广场硬化800平方米,总投入66万元。
由于体系健全,措施得力,群众共同参与积极性不断提升,出现了主动建、比着建,变“要我做”为“一起做”,变“小家”为“大家”。在实施建设过程中,既让群众建得满意,又最大程度发挥了资金效益,克服了资金短缺难题,转变了往日“大包大揽”的建设方式。建立的“上级争取一点、部门补助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多元化投资建设模式,深得村民拥护,通过社会捐赠、群众自筹共建模式,累计获得乡贤人士捐助资金4万元、村民自筹资金7万元、筹劳折资4.6万元。累计筹资筹劳15.6万元。众人齐努力,共建好家园,目前,新屋湾样板点形成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的强大合力。
夯实共评共享。一是加强后续管理;投入这么多财力、物力、人力、精力,如何建立常态监管机制,理顺监管责任是关键环节,湾组通过民主决策,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卫生公约、公益管理须知等约规,正确引领村民遵规守矩,保持好、维护好缔造成果,并推选德高望重、有正义感、有责任心的陈守则、陈敦准二位老人为湾组“履约监督员”,对湾里的公共卫生管理、公共设施维护、公共财产使用等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二是树文明风尚。积极开展“好儿媳”“好公婆”“好妯娌”“好邻居”等评比活动,杨香、王友香、王水清、陈敦准等被评定为“四好”模范人。把他们作为大家学习的标杆,通过示范带动作用让家庭更加和睦,邻里更加融洽,民风更加淳朴,乡风更加文明。
通讯员:乐骏钦
一审:胡凌露
二审:王珊
三审: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