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法集资】,常用手段知多少

©原创   2023-01-19 17:22  


我国《刑法》中,非法集资根据主观态度、行为方式、危害结果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构成相应的罪名,其中最主要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

《刑法》规定,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非法集资活动涉及内容广,表现形式多样,《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总结了以下几种形式:

1、设立互联网企业、投资及投资咨询类企业、各类交易场所或者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吸收资金;

2、以发行或者转让股权、债权,募集基金,销售保险产品,或者以从事各类资产管理、虚拟货币、融资租赁业务等名义吸收资金;

3、在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投资项目等商业活动中,以承诺给付货币、股权、实物等回报的形式吸收资金

4、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即时通信工具或者其他方式公开传播吸收资金信息;

5、其他涉嫌非法集资的行为。

下列情形务必提高警惕

高息“诱饵”不动心

非法集资的典型特点:许诺高息回报。面对“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大家都得悠着点,特别是大爷大妈叫得比亲人都亲,一个劲儿地推销来路不明的产品,什么都敢保证的人坚决不能信,不要想着一夜暴富,进而跌入欺骗者设计的陷阱中。

老板“实力”不崇拜

常常听到受害人说:我投资的这家公司注册资金雄厚,老板实力如何如何强大。但事实是,工商现在不是批准设立,只是登记,注册资本可以随便写,想写多少都可以,所谓注册资本除了说明老板吹牛的力度,说明不了任何问题,而实力强大也只是自吹自擂的花招,就看是否有人愿意上钩。

“官方”背景不可信

谎称国企背景,在高大上的酒店开Party,假装金融搞创新的,强大的靠山给你投资找了一个稳稳当当的理由,但切记:“官员”未必代表“官方”,有官员参与并不等于就是正规融资活动。

“合法”吸储不大意

银行工作人员的“合法”身份容易让人深信不疑,极易给个别心术不正的人假借代存、理财之名行骗带来可乘之机。存款应到银行窗口,取得相应凭证,不要轻易交给个人。

熟人“热心”不轻信

“爱面子”是国人的通病,碍于人情往往不能拒绝,恰恰给好心人制造了机会,因此面对熟人的好心和善意推荐,得多长个心眼儿,多问懂行的朋友和专业人士,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盲目投资。

违规吸储不参与

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在处理非法集资案件的债权债务时,人民法院执行集资者财产后仍不能清退集资款的,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损失。因此,当一些单位或个人以高额投资回报兜售高息存款、股票、债券、基金和开发项目时,一定要认真识别,谨慎投资,自觉抵制非法集资活动。


来源:中国人寿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04/202301/2219df2831330b7ecd2aa670e05327c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