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传家】杨慎

©原创   2023-03-20 10:19  


清风传家

传承





阳新县融媒体中心联合阳新县纪委监委、阳新县税务局带你一起聆听杰出人物的清风传家故事。




杨慎

临利不敢先人 见义不敢后身

杨慎(1488-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朝著名文学家。一生勤奋好学,博涉百家,其诗、词及散曲创作水平很高,尤以《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名扬于世。《明史·杨慎传》记载:“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后人辑其著作为《升庵集》。

杨慎家风淳正、清俭,曾借前人创作的《四足歌》,从居住、饮食、娶妻、育儿四个方面教育子孙淡泊名利,节俭持家。又留下临终遗训,教子重义轻利、见义勇为。

知道“李谪仙、苏坡仙、杨成仙”分别是谁吗?唐李白、宋苏轼、明杨慎也。不同时代的三位才子,因才华超凡,确实是近乎神仙一般的存在。

有明一朝,四川就出了一个状元,即杨慎。他以博学多才著称,史载正德皇帝有一次对星宿名“注张”有疑问,派人来翰林院问,大家都愕然无言,唯有杨慎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说“注张”就是“柳星”,二十八宿中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三星。还有一次,湖广少数民族的土官进贡,说自己来自“水尽源通达平长官司”。有人以为“水尽源通达平”是三个地名,杨慎则取《大明官制》为证,指出这六个字是一个地名。他简直成了百科全书。但杨慎最为后世所知的,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书法作品

嘉靖在位将近46年,以不理朝政著称,“大礼议”成了他跟臣子斗气的开始。明明不合礼法的事,他要硬来,朝中有些无耻之辈也要硬捧,但更多的人坚决反对,其中就包括杨慎。后来,杨慎以“首倡”之罪,永远充军烟瘴之地,谪戍永昌卫(今云南保山),时年37岁。堂堂状元,自此沦落边疆,至死都未回到京城。

对于杨慎来说,流放是大不幸;但对于他流放的云南来说,却是一大幸。杨慎居云南30余年,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创作于云南,不仅自己著作等身,也使云南文学迎来了文学史上第一个创作的高潮。

云南保山。从37岁因“大礼议”事件获罪遭贬,充军云南,到72岁卒于戍所,杨慎后半生都是在保山度过。

杨氏为四川大族,世代清廉为官。杨慎曾祖父杨玫,在贵州任职期间,拒绝当地官吏贿赂,为民造福,传为佳话。他的祖父杨春、父亲杨廷和,都是有口皆碑的好官。杨慎从小耳濡目染,在朝为官时,不畏权势,坚持礼法;流放至边疆,并未自暴自弃,依然奋发有为。这些优良品质,离不开家风的传承。

杨慎流放云南前夕,与妻子黄峨告别时,亲笔书写家传的《四足歌》,从居住、饮食、娶妻、育儿四个方面教育子孙淡泊名利,节俭持家。杨氏此前有“四重”家训,即“家人重执业,家产重量出,家礼重敦伦,家法重教育”,系杨慎曾祖母熊夫人留下。

值得一提的是,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云南戍所,临终时,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告诫子孙重义轻利、见义勇为。这两句话出自他20余岁时写的一首小诗《自赞》,近50年后,他走向生命终点,仍然在用这两句话勉励自己和后人。


黄峨馆,位于成都市新都区桂湖公园内。黄峨是杨慎继室,他们夫妇二人一同写诗、填词、作曲,共度一段诗情画意的幸福生活。


“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这十二个字蕴含的意义,和宋人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均代表了中国读书人的人格追求、理想信念,代表了一种昂扬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四足”“四重”一起,作为杨氏家训,流传千古,激励后世。

杨慎纪念地,成都桂湖公园。

播音:宋晓环  制作:石露


阳新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收听频率FM93.4,可通过车载广播、村村响、云上阳新APP广播专区等方式收听,欢迎大家收听。

-END-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104/202303/e1e0d378bd41f525fb76faf1f45c14e1.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