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初春的清晨,沿着林峰街老火车站涵洞口步入平安小区,穿巷而过的柏油路宽阔平坦,道路两侧的茶花树整齐有序,房前屋后的风景画惟妙惟肖。道路旁的景观带里,小草从土里滋冒出来,散发出阵阵清香,广场上的居民们载歌载舞,其乐融融。“轰隆隆”一声,远处的火车疾驰而过,平安小区的居民乘上了共同缔造的“幸福列车”。
当时光拨回到30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路难走、水难通、电难接,居民生活苦不堪言,不少居民甚至萌生出搬家的想法。是什么让平安小区从“脏乱差”变为“净齐好”,从人人想搬家的“忧居”变为人人向往的“宜居”?让我们在共同缔造中一探究竟。
从“无人管”到“有组织”
“平安小区能治理得像现在这么好,很大原因是因为这里有一群自治意识很强的居民。”林峰社区党总支书记吴莉说道,“在前期开展共同缔造工作走访调研的时候,我们就了解到平安小区以往自筹修水修路,共摊路灯电费的事,那时候社区两委就觉得在平安小区搞试点就是顺水推舟的事。”
正如吴莉介绍的那样,平安小区的居民就像一群早早步入车厢的乘客,他们缺的只是一个会掌控火车头的“好司机”。
在共同缔造工作实施推进中,林峰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院落理事会”等群众自管自治组织,发动居民自发参与小区事务建设管理当中,实现了“无人管”到“有组织”的转变。
“过去我们这里是一个‘三不管’地带,遇到点生活问题也不知道找哪里,现在有了‘组织’,居民办起事来就方便多了!”院落党小组组长何兆品说。
从“要我治”到“我要治”
路边上圈地种菜、门口处搭个雨棚、草丛里满是生活垃圾.....过去的平安小区是典型的“脏乱差”小区。
去年以来,在共同缔造工作的助力下,一场场磨刀霍霍向菜园、大刀阔斧拆违建、党群携手治环境的“变革”行动在小区里火热开展,使小区焕发新的容颜。
大家自发拆除破旧遮雨棚、杂物间等各类私搭乱建物12余处、清理菜园地20余块、开展卫生整治活动28余次,由内到外改善了小区面貌,真正做到了“还路于民,还路于行”。
“以前马路两边都是菜园地,不仅影响了小区环境,车辆进出也不方便。现在,经过大家的共同整治,路面拓宽了,环境变好了,生活也舒适了很多。”小区居民杨守明说。
在“五共”理念的影响下,居民群众思想观念得到了极大转变,大家逐步从“要我治”的参与转向“我要治”的带头,社区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正在持续增强。
从“老破小”到“新家园”
3月1日,在新修建成的活动广场上,一片热火朝天,平安小区红裙舞蹈队的队员们正在排练新舞蹈。而就在半年以前,她们还在为寻找排练场地的事情苦恼。
“以前大家就像打游击一样,哪里有空场地我们就往哪里‘钻’,现在小区内就有活动广场,队员们别提多高兴了。”队长柯冬娇笑着说。
400余平方米的活动广场,1200余米的柏油马路,200余户的排污管网改造,5盏全新的太阳能路灯....通过开展共同缔造工作,平安小区先后实施了水路电、天然气、通信等多点全方位式的改造,整个小区焕然一新。
如今的平安小区,已然蜕变为综合功能齐全、便民设施完善的“样板小区”,这里不仅内外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同时兼顾着城市的便捷和乡村的静谧,仿佛藏匿于都市里的乡村田园,让居民的生活充满着宁静与舒适。
通讯员:李得春 钟梦婷
一审:马婷婷
二审:王珊
三审: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