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龚雪 通讯员明月新
连续40年执着新闻写作,在市级以上发表新闻作品6000多篇,其中《湖北日报》发稿800多篇,连年被省市媒体评为模范通讯员。
洪水面前,是抗洪英雄的记录者;雪灾面前,是抢险战士的见证者。即使身患尿毒症,仍然坚持采访、写稿。
他,是阳新县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向能来。
4月19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实训营第8期讲台上,向能来为参加培训的130多名学员激情开讲。
身患绝症仍坚持采访、写作
“只要掌握了‘点子’,就会在基层找到生动的‘例子’,然后提炼加工写成‘稿子’。”“好新闻是跑出来的,采访就是调查研究。”“要以讲故事的方法,小切口折射大主题。”课堂上,年届花甲的向能来以《如何当好新时代合格的全媒体通讯员》为题,娓娓道来,幽默风趣。
向能来出生在阳新县王英库区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在村小学当民办教师,后经招聘考试被录用为乡镇干部,因工作需要与新闻结缘。1982年10月开始新闻采写,陆续担任王英镇党委宣传干事、阳新县委宣传部科长、常务副部长、四级调研员,他40年来执着追求,在新闻宣传岗位上敬业奉献。
2002年,向能来查出患有慢性肾衰,至2006年发展成为尿毒症。2007年,他开始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每周需要2次透析。2008年,阳新遭受特大冰冻灾害,此时向能来已到尿毒症晚期,领导和同事都劝他病休。时任阳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向能来全然不顾个人安危,连续一个多月带领记者深入灾区,钻大棚,进农户,访灾民,查灾情,报道抗灾救灾的好人好事。白天采访、晚上写作,他陆续采写了《为了万家灯火》《夜战王桥垅》等报道,其中多篇报道刊登在《湖北日报》头版。
2008年10月,由弟弟提供肾源,向能来成功换肾。重获新生,向能来更加珍惜生命、勤奋工作。2013年秋,阳新出现百年未遇的干旱,灾情严重。他与县委宣传部的同事,奔赴全县重灾区了解情况,第一时间报道抗旱一线的感人故事。他深入排市镇采写了《后山找水记》,深入陶港王桥采写了《打通救命渠》等一批新闻稿件,相继在省市媒体刊发。“在工作上向高处比,在生活上向低处比。”向能来说:“我是一名换肾者,要怀着感恩之心,报答亲人和社会群众。”
与典型同行成为英模
“典型宣传是新闻宣传工作的亮点,一个地方的宣传工作做得好不好,关键看这里出了多少有影响的先进模范人物。”向能来认为,通讯员出不出色,一个检验标准就是看你写出了多少有影响的典型人物。
阳新是光荣的革命老区,全国著名的“烈士县”,在战争年代,牺牲了20万英雄儿女,是一块用鲜血染红的土地。在各个不同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英模人物。进入新世纪以来,阳新县推出了王贤田、王月娥、杨裕忠等一批全国叫得响的英模。进入新时代,又推出了“中国好人”山村女教师倪秀兰,“全国最美家庭”刘时粘家庭等,近年来,又推出了“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尹文杰、“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何梅花、“荆楚楷模”拄拐村医尹传波等等。向能来说:“我参与策划和采写这些模范人物,在采写过程中,自己心灵受到一次次震撼!”
杨裕忠是一位植树造林的模范,从《退休老支书回乡造林》,到《县长深山访“愚公”》,从《绿了荒山白了头》,到《一位全国劳动模范的临终嘱托:把这片林子管好》,向能来围绕杨裕忠这个人物,先后写了20多篇新闻稿件,也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注重挖掘典型,宣传典型,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也感染我,激励我前进。”1988年3月,向能来在国和乡调研,发现一辆从武昌开往南昌的客车停在村头,8名持刀抢劫的歹徒强行打开车门,逃往九峰岭。不容多想,向能来一句“共产党员跟我上”冲在最前面,发动民兵及村民合力围捕,8名歹徒全部落入法网。向能来先后被评为黄石市劳动模范、湖北好人、荆楚楷模、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日报》曾先后5次报道他的先进事迹。
向能来常用易懂的“地方话”,为农民朋友宣讲党的政策理论,每年下基层开展理论宣讲60多场次,2017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60岁,是人生第二春的开始,不懈奋斗,我将再出发!”向能来说:“我一生有‘两员’身份永不变:中国共产党党员、党报通讯员!”
图1、2、3:向能来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为实训营学员授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映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