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过往汽车行驶在G351国道至咸宁交界处,一幕幕、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映入眼帘,两行公路行道树配合沿线各种交通设施,为国道增添了少许色彩。
在这幅大自然画卷中有一抹亮黄色格外显眼,一座不大通体刷着黄色油漆的房子,那就是我们的“家”——蔡贤公路管理站。
我们一家三代都是公路养护人,爷爷叫柯昌发,是新中国第一代养路工人,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直在枫林、老渡口道班当养护工人,1994年病逝在工作岗位上。
1995年,二十出头的爸爸子承父业,接过爷爷手中的钢锹成为了一名养路工人。我的爸爸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从小就励志要当一名养路工人,三岁时就一直跟着爷爷生活在道班里,亲眼目睹爷爷那代养路工人光着脚丫从河里捞沙修路,深知养路工人的艰辛,爸爸从小就学会了爷爷的爱岗敬业、不畏艰苦的铺路石精神。
爸爸没有嫌弃养路工人的脏、累、苦,还找了一位当养路工人的妈妈,在道班里组成了一个公路之家。二十多年,她们相濡以沫,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夏斗酷暑,冬战严寒,几十年重复做一件事从未厌烦,整修路肩,修补坑槽,疏浚边沟,清扫路面,保障公路畅通就是我们养路工人的神圣职责。
2021年,通过公开选聘,刚刚从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毕业的我成为我们家第三代公路养护人,也很荣幸成为阳新公路养护大家庭中的一员。从爷爷过养护的泥巴路、砂石路、水泥路,再到现在的沥青路,机械化公路养护。无论公路怎么发展,时代怎么变化,但我们新一代公路养护人继承父辈们的精神不会变。
作者柯娜系阳新县公路养护中心蔡贤公路管理站职工
编辑:黄健
审核: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