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惠及千家万户。年初,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县政府紧紧围绕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时间已经进入第四季度,各级各部门也正式打响了“十件实事”的收官战,现在这些实事完成得如何?县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综合报道——《看得见的幸福》,一起来看民生实事落实的“进度条”。
一日三餐再平常不过,但对很多老人而言,尤其是高龄、空巢、失能老人,却并不容易。为了解决这件民生大事,今年,阳新县政府把“改造、新建村(社区)和乡镇养老机构老年人食堂、助餐点”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实事,让老人们切实“尝”到发展的实惠。
10月18日中午时分,走进富池镇王曙村名为幸福家苑的食堂,里面已经座无虚席,干净整齐的桌椅、宽敞明亮的大堂,一边等待一边唠着家常的老人,让这里不像是一个食堂,更像是一个老年人活动场所。
11点40分,食堂准时开饭,村中志愿者陆续把饭菜端到大堂来,老人们也有序地排队盛饭打菜。
今年7月,在县民政局的指导和帮助下,王曙村建成了这栋三层楼的幸福食堂。为了帮助村中老人,在村集体资金有富余的情况下,村“两委”决定免除老人的就餐费用。
“每天大概有230人来吃,每个月花费在12万左右,菜品每天都换,保证每餐都有两荤两素加一汤,早餐是另外的。”幸福食堂负责人王建雨说。
王曙村的幸福食堂是为解决独居、留守、高龄等困难老年人就餐难题,并同时满足其他老年人进餐需求的一个成功典范。2024年,我县新建12家幸福食堂,有的社区对本辖区老人每餐仅收2元;有的社区将文化娱乐和助餐服务相结合,并低于市场价,为老人提供棋牌、就餐、艾灸等多样化服务;很多村(社区)在重阳节、敬老月等活动期间,借助幸福食堂举办敬老宴,请老人吃饭、观看文艺演出。
除了打造幸福食堂,在今年的民生保障实事中,县民政局还推进实施困难老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王曙村老人冯细英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冯细英的儿子王能河20年前因事故导致全身瘫痪,8年前老伴去世后,冯细英就独自照顾儿子。但随着年岁的增长,冯细英感到越来越吃力。在今年的适老化改造中,冯细英申请了一张护理床和一个多功能轮椅,为她省了不少事。
今年来,我县对已纳入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和低保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按照“每户不超过3000元、一户一策”的标准开展适老化改造,为老人量身定制改造方案,让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更加便利,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记者:冯小刚 潘珊珊 实习记者:陈乐欣
责编:许岚
发布:胡凌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