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枝江:以水产绿色圈养技术激活“水经济”

2025-04-08 15:51  


近年来,湖北省枝江市依托科技创新,积极推广绿色渔业模式,打造绿色圈养技术示范基地,结合自动化设备与生态循环体系,实现了“高效、环保、可持续”的现代渔业新路径,为传统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树立了标杆。

4月7日,记者走进安福寺镇罐头嘴村渔丫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被眼前一个个蓝色圆形筒状鱼池所吸引。据了解,该鱼池共60个圈养桶,单个直径4米、高3米。圈养桶作为核心的养殖单元,结合配套的科技设施,排污率高达90%,实现养殖尾水95%以上循环利用。

渔丫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易爱武指着圈养桶向记者介绍:“岸上的吸污泵通过下面的管道,把鱼粪、残饵收到蓝色的固定分离塔中。通过白色的量桶就能看到每天定时抽的粪便,我们一般抽15分钟,鱼的粪便基本上就抽到蓝色固定塔上面去了。经过一天的沉淀,我们将清水回塘,下面的粪便残饵,用鱼粪车拉出去做肥料。”

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绿色圈养技术大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每亩鱼塘可安装4-6个圈养桶,单位面积产量达传统模式的4倍以上。同时,合作社在2022年引入了风送自动投喂机和链条式自动投喂机系统,通过科技助力实现了“降本增效”。

通过科学投喂和洁净水体环境,鱼类病害的发生率降低了70%以上,同时减少了80%以上的鱼药使用量。“零排放”的绿色技术使得鱼类品质与口感显著提升,市场售价较传统养殖鱼要高,利润更大。

易爱武说:“我们基地主要养殖鲈鱼、长尾,再就是马口鱼,还有一个比较精品的就是锦鲤。这种模式喂养的鱼卖的价比传统养殖要高两三块钱一斤,利润还可以。”

目前,合作社的产品已稳定供应武汉、重庆、恩施等地的大型商超及精品生鲜店,凭借优质口碑打开高端市场。水产绿色圈养技术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还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粪便资源化利用减少了化肥使用,带动周边果蔬种植业绿色发展;自动化设备的普及则吸引了更多的渔业从业者积极升级设施设备,增加亩产从而提升效益。生态产业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深度融合、协同推进的关键抓手。目前,枝江市已进行鱼类养殖标准化改造600余亩,共建设212个圈养桶。未来,枝江市将会积极推广绿色养殖,因地制宜探索生态化路径,推进生态农业绿色发展。

记者:朱深耕 朱传嗣

来源:长江云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120/202504/ffc38715933d23919734fa9e94dc0dc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