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施策 托举希望 县政府十件实事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初见成效

©原创   2025-07-09 11:46  


为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基本康复需求,减轻残疾儿童家庭负担,今年年初,县政府将“为480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项目纳入2025年县政府重点民生实事。该项目由县残疾人联合会牵头,联合多部门共同实施,旨在通过科学、精准、高效的康复服务,助力残疾儿童恢复并融入社会。

这份被列入今年县政府十件民生实事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聚焦0-15周岁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确定救助条件为:“经国内三甲医院诊断明确为孤独症、言语残疾的儿童;经县级及以上医院诊断明确为听力、脑瘫(肢体)、智力障碍的残疾儿童。”其中,0-6岁诊断证明为申请之日一年内,每人每年补贴康复训练费1.6 万元;7岁以上诊断证明为申请之日两年内,每人每年补贴康复训练经费1万元。

目前,县妇幼保健院、仁济康复医院、慈济医院三家具有资质的康复定点机构开展康复训练,构建起“政府主导、机构实施、家庭参与”的协同机制。为确保政策在阳光下运行,县残联严格制定申请、审核、评估、服务、结算的闭环流程,现已有460余名符合条件的儿童被纳入救助范围。

“我会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项目,严格按照相关文件办理申请审批事项,依据病情诊断书合理安置残疾儿童到相应机构参加康复训练,同时加强对定点康复训练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对康复效果进行跟踪回访,按照规定标准结算康复训练费用。”县残疾人联合会康复中心负责人袁慧琼说。

在县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中心,2岁残疾患儿乐乐(化名)正跟随治疗师认真练习爬行。

县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住院医师邓丽芳表示,早期干预不仅针对身体功能,还包括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的训练。通过系统的干预,残疾儿童能逐步掌握穿衣,进食等基本的生活技能,提升与他人互动的能力,为融入家庭和社会奠定基础。早期科学的干预,还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残疾儿童的潜能,减轻残疾带来的影响,帮助他们更健康更有质量地成长。

目前,该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中,已有460余名残疾儿童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系统、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初步显现成效。我县将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加强监督评估,确保这一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惠及每一位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及其家庭,切实将民生实事办成民心工程,为残疾儿童托举起充满希望的未来。

记者:冯小刚

责编:许岚

发布:胡凌露

https://img.cjyun.org/a/10104/202507/f8c35b4a822b7e59c7d7bc9157eb35d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