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耕耘育桃李 初心点亮星光路
自踏上三尺讲台,程琦已在教育沃土上坚守二十四载。她以爱心为笔、耐心为墨,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教育故事,用坚守与成长诠释着 “教育是点燃思维火种” 的真谛。
从忐忑板书到点燃思维
二十四年前,攥着教案的程琦站在公开课教室门口,汗湿的指尖因紧张而发颤,竟把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写成了《我爱的杨梅》。那时的她,生怕说错一个字、漏讲一个知识点,连粉笔与黑板碰撞的声响都像心跳般震耳欲聋。
在无数个备课的深夜,她逐渐读懂 “故乡” 二字的温度 —— 它不仅是杨梅树生长的土地,更是文字背后流动的情感与记忆。再次讲授这篇课文时,她带着学生观察杨梅果肉里晶莹的汁水,引导他们用比喻描绘酸甜在舌尖绽放的瞬间,在讨论中倾听孩子们分享自家小院的果树。
如今的课堂上,教案早已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当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光芒,听到他们用童趣语言描绘心中所爱,程琦终于明白:教育不是刻板的知识传递,而是点燃思维的火种。从紧张到从容,改变的不仅是教学技巧,更是对教育初心的坚守与深化。
用爱编织成长共同体
担任班主任的岁月里,程琦始终相信,教育是温暖细节的积累,是用爱与耐心编织的成长共同体。接手四年级班级时,内向的小懿(化名)引起了她的注意:厚厚的齐刘海几乎遮住眼睛,课堂上总是低头沉默,从不主动回答问题。
为了帮小懿找回自信,程琦先建议家长为孩子调整发型 —— 当刘海被扎起,一双漂亮的大眼睛终于展露。她还在班级设立 “每日小主播” 环节,轮到小懿时,提前陪她选故事、练表达。第一次上台,小懿声音颤抖、手捏衣角,程琦则用微笑与眼神默默鼓励。当热烈的掌声响起,小懿脸上露出了羞涩又开心的笑容。
此后,程琦不断为小懿创造展示机会:读书分享会鼓励她参与,手抄报比赛展示她的作品。渐渐地,小懿开始主动与同学交流,课堂上也能勇敢举手。在程琦的班级里,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而这些温暖的细节,正编织成滋养成长的共同体。
时光馈赠的感动
教育的动人之处,往往藏在不经意的瞬间。五年级开学日,小懿蹦跳着走进教室,兴奋地告诉程琦:“以前我连跟陌生人说话都紧张,现在居然能聊得热火朝天!是您让我从腼腆的‘I’人变成了开朗的‘E’人!” 看着孩子自信的模样,程琦心中满是欣慰 —— 那些默默付出的时光,都化作了最珍贵的礼物。
深夜的手机屏幕上,已读初三的小伊(化名)发来消息:“程老师,我的作文又被当范文了,还是写您的!” 点开文档,字里行间满是温暖回忆:她写程琦蹲在后门观察自习的身影,写作业本里悄悄塞进的鼓励纸条,写考试失利后耐心分析的场景。“老师的爱,是永不熄灭的路灯”,小伊文中的这句话,或许正是教育最美的模样 —— 以微光点亮微光,以温暖传递温暖。
二十四年的教育生涯里,程琦始终记得:班主任的工作从不是单向付出,而是一场双向奔赴的幸福旅程。每一份真诚的投入,都会化作照亮彼此生命的光。
记者:刘琳
特约摄影:柯俊之
编辑:肖梦娇
审核:向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