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英镇大湖村的乡间地头、福利院的走廊房间,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他或是在村民家中耐心倾听诉求,或是在福利院为老人端水喂药,或是在田地里宣传政策——他就是大湖村老干部、老党员王义利。从村党支部书记到福利院院长,再到网格员,40余载岁月里,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扎根基层,用实干与担当书写为民服务的动人篇章。
1962年出生的王义利,于1988年7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初中毕业的他虽没有高学历,却怀揣着“为乡亲们办点实事”的朴素信念。1989年9月,他走上东源乡马坪村党支部书记岗位,这一干就是12年。任职期间,他一心扑在村里发展上,跑项目、兴产业、解难题,带领村民改善基础设施、盘活集体经济,让曾经沉寂的村庄变得有声有色,村民们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王书记心里装着咱老百姓,跟着他干,日子有奔头!”
2001年9月,大湖村5村合并,王义利任王英镇大湖村党支部书记,新的岗位意味着新的责任。在大湖村的11年间,他延续着“把村子当自家、把村民当家人”的工作作风,从调解邻里纠纷到修桥铺路,从扶持困难家庭到推动村务公开,事事亲力亲为,用脚步丈量村情,用真心凝聚民心,让大湖村在和谐稳定中稳步发展。
2012年1月,王义利又接到了新的任务——担任王英镇农村福利院院长。面对一群需要悉心照料的孤寡老人,他没有丝毫犹豫,一头扎进了福利院的工作中。老人生病时,他端水喂药、守在床边;老人行动不便,他亲自为他们擦洗身体、更换衣物,从不嫌弃脏累;逢年过节,他总想着给老人们添件新衣、做顿热饭,让福利院充满家的温暖。“王院长比亲儿子还贴心!”这是福利院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简单的话语里,满是对他的信赖与感激。
岁月流转,初心不改。2023年6月,已年过六旬的王义利主动接过王英镇福利院安全员兼大湖村网格员的担子,继续在基层一线发光发热。作为网格员,他深知责任在肩。为做好“门前三包”工作,他带头清扫自家门前,带动村民共同维护村容村貌;为宣传防溺水、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相关政策,他挨家挨户敲门走访,生怕漏过一户一人;他还为包保户贴上印有自己电话的“明白卡”,郑重承诺“有事随时找我,一定尽力办”。
每日走访排查是王义利雷打不动的习惯。他随身携带笔记本,村民反映的邻里矛盾、路灯损坏、道路积水等问题,他都一一记下,在第一时间反馈给村委会协调解决。“听诉求——记下来——报上去——跟着办”,这套他摸索出的工作方法,让许多村民的“烦心事”变成了“舒心事”。多年来,经他之手化解的纠纷、解决的难题不计其数,他也成了村民与村委会之间最可靠的“连心桥”。
从青春年少到鬓染霜华,从村支书到网格员,王义利在基层岗位上默默奉献了40余年。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一点一滴的付出,诠释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正如他常说的:“我是党员,只要乡亲们需要,我就一直干下去。”这份朴实的承诺,正是他初心如磐、为民服务的最好注脚。
通讯员:吴辉
责编:许岚
审核:朱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