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心底的光 守护纯粹心灵
“教育是看见美,并将其无限放大。” 这是马灵芝的教育信念。在一次与学生的 “冲突” 中,她深刻领悟到:每个孩子的行为背后都藏着未被看见的善意,教育者要做的,是蹲下身倾听心灵的声音。
=
一场误会
一次外出活动中,马灵芝发现男孩小彬手中拿着一棵带泥的草,便认定他破坏草坪,厉声要求他放回草坪。小彬未行动,被再次命令后,竟将草扔在地上,还用愤恨的眼神看着她。马灵芝怒火中烧,拨通了家长电话。 家长到校后,小彬才解释:草是在路边捡的,见根部泥土快干了,想带回家养活。马灵芝瞬间后悔 —— 她的简单粗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好,她选择了请家长协同解决,而非体罚。
家长到校后,小彬才解释:草是在路边捡的,见根部泥土快干了,想带回家养活。马灵芝瞬间后悔 —— 她的简单粗暴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好,她选择了请家长协同解决,而非体罚。
一份成长
夕阳下,小彬临走前递给马灵芝一张折成小草形状的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老师,我以后会先说明白的。” 这一刻,马灵芝忽然觉醒:教育不是急于批评,而是理解行为背后的善意。 从此,马灵芝常提醒自己:“要蹲下身,倾听泥土下根系生长的声音。” 她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教育的真谛是用耐心拨开误会的迷雾,用理解守护纯粹的心灵。
从此,马灵芝常提醒自己:“要蹲下身,倾听泥土下根系生长的声音。” 她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教育的真谛是用耐心拨开误会的迷雾,用理解守护纯粹的心灵。
如今,走过校园草坪,马灵芝总会想起那株险些被误解的小草。正是这份经历让她明白:教育的漫长等待里,藏着看见每颗心灵闪光的幸福。
记者:刘琳
特约摄影:柯俊之
编辑:肖梦娇
审核:向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