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筑梦二十载匠心育才满庭芳
“用一颗匠心做教育,怀一颗爱心育学生,付一颗暖心对同事。”这是阳新一中“首席教师风采”栏目颁奖词中的句子,用来形容宋仕豪老师,再贴切不过。自2004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后,宋老师便扎根阳新一中的生物课堂,二十载春秋流转,他以深耕不辍的匠心、温暖热忱的爱心、甘为人梯的暖心,在教育园地播撒希望,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同事进步的同行者。
讲台深耕:让生物课堂生长出思维的力量
“宋老师的生物课,总能把抽象的细胞、基因讲得像故事一样生动。”这是学生们对宋仕豪课堂的共同评价。自2015年起,他便承担起学校清北班的生物学教学任务,近三年所带班级生物平均分始终稳居年级前列。2023年高考,他执教的高三(21)班生物平均分近90分,同班的郑楚宸同学更以全省第七、黄石市第一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这样的成绩背后,是他对教学的极致追求。
在宋老师看来,生物课不该是枯燥的知识点堆砌,而应是“让学生触摸生命本质”的探索之旅。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一课中,他打破教材局限,鼓励学生用豆子、卡片、甚至废旧纸盒等身边材料设计实验。有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围棋子模拟等位基因,用鞋盒制作“性状分离装置”,在动手操作中不仅理解了遗传规律,更点燃了科学探究的热情。这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探究式教学,让他的课堂始终充满活力和积极性,也让“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生根。
作为生物教研组长,他牵头组织团队开发教学资源:从《生物必修一教材习题改编》校本教材到“三读资料”,每一份材料都凝结着他对教材的深钻细研。“习题不是拿来就用的,要改编得贴近学生认知,才能真正起到巩固作用。”他常对组内老师说。这些资源在校内推广后,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利器”,也让他连续多年获评学校“教学教研先进个人”“高考备考优秀备课组长”。
教研精进:从课堂到笔尖的专业修行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这是宋老师的教研信条。作为阳新县教科院兼职教研员,他不仅深耕自己的课堂,更带动全县生物教师共同成长。每学期,他都会组织全县生物教师开展公开课、研讨会,在“名师助推”工程中分享教学经验。2024年8月,在黄石市“高考备考推进会”上,他主讲的《2024届高考备考落实与反思》专题报告,因直击备考痛点、建议务实可行,被参会教师称为“备考指南”。
课题研究是他专业成长的另一条主线。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的《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方法和途径的研究》课题,聚焦“减负增效”,其成果论文《高三生物自主复习方法指导》获湖北省教育学会二等奖,为高三复习提供了科学路径。而他主编的2025版《指点中考·生物学》,因紧扣课标、例题典型,成为黄石地区初中生物备考的热门教辅。
笔尖耕耘同样硕果累累。从2011年到2015年,他在《高中生学习》杂志发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要点解析》《图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等20余篇文章,内容涵盖教材解读、解题技巧、高考分析,成为许多学生的“生物学习宝典”。2024年,他的《情境化的高中生物课堂设计》获阳新县论文一等奖,《2023年高考湖北生物学试题核心素养的体现及教学建议》更是获评学校学术年会一等奖,展现了他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刻理解。
公开课上的他同样光芒四射。2014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荆楚课改联盟同课异构大赛中斩获湖北赛区一等奖第一名;2024年,《细胞的能量“货币”ATP》获县“卓越杯”青年教师课堂比赛一等奖。评委评价他的课“既有知识的深度,又有思维的温度,是新教材理念的生动实践”。
育人为本: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光彩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宋老师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践行。在竞赛辅导中,他带领学生深耕生物学奥赛,累计指导5人获全国二等奖、12人获全国三等奖,三次被评为“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优秀辅导教师一等奖”。
他还格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2023年、2024年校文化科技艺术节上,他发起的“生物模型制作大赛”吸引近500名学生参与。有学生用黏土捏出DNA双螺旋结构,用吸管搭建神经元网络,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学科魅力,更让学生在创造中爱上生物。“宋老师常说,‘生活处处有生物’,跟着他,我们连逛公园都在观察植物的向光性。”
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更显他的教育温度。学生们总说,宋老师是“会发光的人”。2023届高三(20)班的学生私下叫他“宋男神”,因为他不仅记得每个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还会在月考后给临界生细心纠错。2024届高三(23)班的余凡同学,高三起点考试时年级排名1000左右,被分配给宋老师指导后,他每周抽出两小时分析试卷、制定计划,从“知识点漏洞”到“答题规范”逐一突破。半年后,余凡的排名跃升至600名左右,最终被武汉纺织大学录取。像余凡这样的学生有不少,都被宋老师的教育温度所温暖。
薪火相传:做青年教师的“引路人”
“一个人的优秀不算优秀,一群人的优秀才是真的优秀。”作为学校“青蓝工程”指导教师,宋老师毫无保留地传承经验。2021年,他指导的郭峰老师,在县第一届“卓越杯”青年教师大赛中获二等奖;2023年,他带的凌贝凡老师,更是在县第二届“卓越杯”中斩获一等奖。在宋老师的带动下,生物组形成了“老带新、新促老”的浓厚氛围,多次获评“黄石市高考优秀团队”。
二十载教坛耕耘,宋老师用成绩诠释着“深耕”的意义:从华中师大的学子到阳新一中的首席教师,从青涩的教坛新人到全县生物教学的“领头雁”,他始终站在教育的田野上,以匠心打磨课堂,以爱心滋养学生,以暖心带动同事。正如他常说的:“教育是慢的艺术,只要守住初心,静待花开,每颗种子都会长成参天大树。”
如今,这位带着“阳新县优秀教师”“中小学学科优秀教师”等荣誉的生物教师,依然每天早早来到办公室,备好当天的课,批改完学生的作业,然后笑着走进教室——那里,有他热爱的课堂,更有他守护的希望。
通讯员:曹祥才
编辑:刘琳
审核:向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