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城东管理区白杨小学“优秀教师风采”专栏】第一期:伍春霞——以师者匠心 育桃李芬芳

©原创   2025-09-11 14:27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白杨小学的校园里,就有这样一棵常青树——伍春霞老师。三十年教坛耕耘,她以爱为壤,以责任为根,在平凡的岗位上培育出一片蓊郁的桃李林。让我们走近这位普通却不平凡的教师,感受那份历久弥新的教育情怀。

一份关爱,一种情怀

2018年秋,五年级教室里出现了一道"特殊风景"——后排总有个女生斜倚着身子,用挑衅的目光与伍老师"对峙"。伍老师知道,遇到这样的学生,凭简单的警示或批评是不管用的,必须想办法走进她的内心,以情动心,以爱感化,才能纠正她的不良习惯。于是,面对这个"刺头"学生,伍老师没有选择正面交锋。转机出现在几天后的课间,这位女生下楼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伍老师见了快步走过去扶起她,并关切地查看了她的伤情,发现她胳膊肘上有一处小擦伤,伍老师急忙把她领到办公室,细心地为她的伤口消毒、贴创可贴。从此以后,这位女生就喜欢上了伍老师,上课再也不捣蛋了,还在作文上写道,“伍老师像妈妈一样温暖。”

伍老师跟我们谈起这件事的时候说,学生摔倒了,老师给予关怀和帮助,这是多么天经地义的事,可学生却感动得不得了。这说明学生对老师要求不多,或许你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问候的话语、一个温和的笑容,他就把你当作最亲近的人了,爱是打开学生心房的钥匙,一个为师者必须时时刻刻记住这个道理啊!

一份尊重,一种保护

在这个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年代,离异家庭也越来越多,基本上每个班都有好几个学生处于离异家庭,由于爱的缺失,这样的学生处境和心境的苦楚自然是不必多说。伍老师的班上有一个新转进的男生,父母离婚,由爸爸抚养,伍老师对他格外关注,这位男生成绩很差,写字潦草,经常不完成作业。可伍老师从没批评过他。她说:妈妈不在身边,爸爸一天到晚忙于工作,这样一个得不到爱和关怀的孩子,哪有心思好好学习?你看他脸上从没露过笑容,他内心的苦楚和渴望是多么让人心疼!对于这样的学生,伍老师不想面对面找他谈话,她要装作对这位学生的处境完全不知情的样子,避免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那么,该怎样解开这个学生的心结呢?她就在班上给全体学生上了一堂特别的课。她讲起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

作为一个70年代的孩子处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又生在一个农村的苦寒之家,她夏天光着脚走路,冬天穿着单薄的布鞋或解放鞋。9岁父亲患病去世,母亲带着她们兄妹几个艰难度日,借米借面、借衣借房、借钱借牛。上初中寄住在学校,忍饥挨冻。很多同龄人选择辍学外出打工,她却选择了苦苦坚持,因为她知道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她就是凭着这份坚强和执着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除了学习,放假回家她还要砍柴、挖地,挑粪……她对学生说,生在一个贫寒之家不丢人,处在缺少爱的家庭也不丢人,一味苦闷也没用,唯有让自己变强才能破茧成蝶。这一堂课后,那位男生的态度发出了很大的变化,他变得勤奋了,也乐观了。伍老师就是这样以身说教,既保护了特殊学生的自尊心,又解开他们的心结,给了他们战胜困难的自信和勇气。我想,这应该是一些孩子从老师身上得到的一生受用的宝贵的财富。

一份责任,一种习惯

因为伍老师身体比较瘦弱,学校并没有给她安排班主任工作,但跟她搭班的班主任都说,伍老师从不在班务工作上斤斤计较,班上的大事小情、繁杂琐碎她都帮着管理。她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习惯养成。用她的话说,语文老师有更多契机教人育人,学语文的天地和教语文的天地是广阔的。所以,语文课上伍老师会结合课堂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许多的做人的道理——她把这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和习惯。她教学生要懂得感恩,要坚强独立,要自信勇敢,要讲文明和卫生……她跟孩子说,在学校里,我们要遵纪守法,做文明人,在路上,小区里,公共场合等,我们也要做个文明人,我们代表着白杨的形象,千万不要乱扔垃圾,说脏话,做坏事;从我们的身上,时时处处要彰显出一个文明学生的风采,我们要关爱动物、要尊老爱幼……她还教育学生要有朴素的情怀,不要攀比,要更注重心灵美。其实,伍老师自己就是一个最朴实的人,但我们时时刻刻能从她身上看到一种不一样光芒,我想这种最朴素又迷人的光芒也能传到她的学生身上。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伍老师就是这样用爱、尊重和责任默默地抒写她勤劳而又平凡的人生。我想她是幸福的,因为看到满径芳华,听得桃李芬芳,就是她得到的最好回报。

通讯员:柯晓敏

编辑:刘琳

审核:向能利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104/202509/307f6e853756c36c9d43d8570b71443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