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传家】“大明才子”吴国伦的清廉傲骨

©原创   2023-08-29 11:41  


清风传家

传承





阳新县融媒体中心联合阳新县纪委监委、阳新县税务局带你一起聆听杰出人物的清风传家故事。


“大明才子”吴国伦的清廉傲骨


吴国伦(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明神宗方历二十一年1593),字明卿,号川楼子、惟楚山人、南岳山人等,武昌府兴国州尊贤坊人(今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吴智村)。嘉靖二十八年(1549)中解元,嘉靖二十九年(1550)取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兵科给事中。1555年因得罪严嵩,被贬为江西按察司知事,后调南康推官,二年后弃官归里。严嵩事败后,被重新起用,先后任建宁同知、邵武知府、高州知府、贵州提学佥事、河南左参政。


晚年辞官回乡隐居,著书立说。吴国伦是明朝嘉靖、万历年间著名文学家,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等七人并称“后七子”。“后七子”是来自全国各地聚集京城的文学精英,“诸人多年少,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名播天下”(《明史·李攀龙传》)。他们以文会友,结成文学同盟,弘扬明初弘治年间以李梦阳为代表的“前七子”文学复古流派的主张,大力推崇“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复古事业,写下了大量的诗文,在全国刮起文学复古旋风。“后七子”前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王死后,吴国伦成为文坛盟主。

吴国伦为人清廉正直,疾恶如仇,不依附权贵,是一个有傲骨的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当他得知被严嵩排挤出京的“后七子”之一梁有誉病逝的消息后,与王世贞、宗臣等“相与为位,哭泣燕邸中”,因此得罪严嵩,特别是同年10月,兵部员外郎杨继盛奏劾严嵩十大罪五奸状,而偏信严嵩的世宗皇帝被激怒,将杨打入诏狱,结果被处斩。杨被斩次日,吴国伦与王世贞等为杨“酹酒泣奠”,并“倡仪赙送”,积极为杨募捐,办理丧事,安顿家小,因此更加惹怒了权势显赫的严嵩父子。结果他很快被严嵩找借口贬为江西按察司知事,后又调南康推官,再调归德知县,二年后他干脆弃官回乡。1562年,严嵩事败,吴国伦才重新被朝廷起用,历任建宁同知、邵武知府、高州知府、贵州提学佥事、河南左参政。

吴国伦故居一角

吴国伦还是一位著名的抗倭英雄。明朝中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东南沿海一带,倭寇(日本海盗)猖獗。隆庆初年(1567)吴国伦就任高州知府。就在上任前一年(1566)这里发生了一个大事件,倭寇五千人攻克电白城(今广东电白县电城镇),残杀平民三千,掳走妇女三千(后为广东佥事李材追歼夺回三千妇女)。吴走马上任后,吸取电白教训,加固高州城墙,训练兵士,作好痛击倭寇来犯之准备。经过几年努力,高州城防严密,军民同仇敌忾,被誉为“小函谷关”。隆庆五年(1571)12月倭寇再次侵犯高州。吴国伦挥兵直捣敌营,倭寇仓皇逃跑。吴国伦率大军追至里麻村,擒获敌首,大获全胜。后来,倭寇围攻化州,吴国伦一面派参将陈豪救援,一面亲提大军绕道敌后,形成夹攻之势,尽擒来犯之敌。为表彰军民抗倭战功,他还建亭立碑,昭示后人,亭名“五里亭”,后成为高州名胜。吴国伦保境安民的政绩军功,被载入高州史册,人民传颂不绝。他在告别高州父老时作诗曰:“欲去仍含丧乱忧,他时父老应相忆”,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忧国忧民之心日月可鉴。

吴国伦清廉轻财,以诚交友。著名医学家、《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与吴国伦过从甚密。在李时珍仅存的三首诗中,其中之一《吴明卿自河南大参归里》,就是当吴国伦从河南辞官回乡时题赠给吴的。他在这首诗里,赞美了吴国伦的高风亮节。诗曰:“青锁名藩三十年,虫沙猿鹤总堪怜。久孤兰杜山中待,谁遣文章海内传?白雪诗歌千古调,清溪日醉五湖船。鲈鱼味美秋风起,好约同游访洞天。”诗中李时珍把吴国伦这位正直的好友比做山中高洁的兰杜香草,称赞他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亮节;又以阳春白雪赞誉吴诗的高雅,并且劝他不必为罢官而烦恼,回乡隐居后自有挚朋良友和他同乐,诗末说,趁着鲈鱼味美的绝好秋光,约好友去名胜游玩。


吴国伦长期漂泊在外,乡情浓郁,常常挂念家乡阳新。初到贵州接到家书时赋诗云:“东风搔首夜郎城,一字乡书百感生”。他“一夜东风人万里,可怜飞絮已纷纷”的名句广为传颂。吴国伦晚年回到家乡兴国州后于州城北门外建一小园,取名“北园”,一边种菜,一边讲学著书,生活淡泊,常用菜羹竹脯待客,而声名籍盛。崇拜者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时四方求文之士,如不东走太仓(见王世贞),则西走兴国(会吴国伦)”,一时间兴国州成为全国文化交流中心之一。万历二十一年(1593),吴国伦病逝家中,葬于州城东北十里之外的陈埠老鹳嘴。至今故乡老人中仍然流传着《北园种菜》《兴国论文》等趣闻轶事。

阳新县浮屠镇

播音:钟蕾(实习) 制作:石露


阳新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收听频率FM93.4,可通过车载广播、村村响、云上阳新APP广播专区等方式收听,欢迎大家收听。

-END-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04/202308/7dcee81942e9bcbc7596f89b640acc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