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孕晚期子宫暗藏致命危机 医患合力护佑母子平安

©原创   2025-04-22 11:07  


余女士是经产妇,曾顺产两胎,并有过两次人工流产史。此次怀孕36+5周时,她因不规律腹痛于4月17日入院。检查B超显示胎盘增厚(约6.8CM),医生建议密切观察。两天后复查,B超显示胎盘厚度增至约7.8CM。

情况危急!党委委员张辉与产科主任叶丽娟迅速组织疑难病例讨论。结合病史与检查结果,初步判断不排除胎盘早剥或其他病因。为确保母婴安全,医疗团队决定立即实施剖宫产手术。4月20日,张辉带领团队顺利剖出一名男婴,新生儿阿氏评分10分。然而术中发现,子宫底部存在直径约2*3CM的“肌层缺失区”,仅覆盖着薄如蝉翼的网状血管层。经诊断,这是人工流产导致的子宫穿孔后遗症。参与手术的医师表示,若选择顺产,宫缩压力极有可能撕裂这片脆弱区域,危及母婴生命。

科普解析:两大危险信号不容忽视

胎盘增厚:母胎健康的“警报器”

胎盘是母胎间物质交换的重要纽带,正常厚度为2-4CM。妊娠期胎盘厚度>40mm即可诊断为胎盘增厚,>50mm则为胎盘肥厚。母体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等疾病,或胎盘早剥、绒毛膜血管瘤等异常,都可能导致胎盘增厚,进而引发胎儿缺氧、早产,甚至产时大出血。

子宫穿孔:隐匿的“定时炸弹”

约80%的子宫穿孔发生于人工流产手术,多数患者因无明显症状而未予重视。随着孕期进展,受损区域在胎盘血流冲击下逐渐膨出,形成肌层缺失的"窗格样结构"。孕晚期异常胎盘增厚,正是子宫即将破裂的危险信号——此时胎盘血管已穿透子宫肌层,随时可能引发致命性大出血。

科学防御:四道防线守护母婴安全

1. 孕前筛查:有宫腔操作史的女性,孕前建议通过三维/四维超声、MRI等手段,排查子宫瘢痕与粘连情况。

2. 科学避孕:人流或剖宫产后,至少避孕6个月,待子宫充分修复后再考虑妊娠。

3. 孕期监测:孕早期确认孕囊位置,排除子宫角妊娠;孕中晚期密切关注胎盘状态与子宫下段肌层连续性。

4. 及时就医:若出现胎动异常、不规则腹痛且持续加重等症状,需立即前往医院检查。

通讯员:李莎莎

责编:胡凌露

审核:朱兰青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104/202504/3422e7f09e7ffddafe27aa6e9d5760f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