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大型矿山修复治理、园林绿化等政府投资项目审计面临巨大挑战。传统审计方式下,审计人员需耗费大量时间进行现场测量、植被清点、地形核查等基础工作,尤其对于边坡治理、采空区回填等高风险区域,不仅存在安全隐患,数据采集的精确性也难以保证。这种工作模式导致审计周期长、成本高,且难以全面覆盖项目所有关键节点。
今年以来,阳新县审计局引入无人机测绘技术,通过地图选点、GPS测绘等手段,仅用一天即完成矿区的三维建模,获取了高精度的地形数据。相较于传统人工测量需一周以上的工作量,效率大大提升。阳新县审计局的创新实践为今后矿山修复治理项目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审计人员现场踏勘
在数据应用层面,审计人员以无人机采集的多个标高点数据与设计图纸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叠加分析,发现未达设计要求之处;通过时序比对近几年的航拍影像,有效追踪工程的实施进度。针对人工难以抵达的陡峭区域,无人机定点拍摄的高清影像清晰记录了工程的施工质量。这些技术手段使审计人员取得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审计证据,从而有效提升审计质量。
无人机测绘
该案例表明,无人机技术与传统审计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政府投资项目监管模式。此次的经验显示,新技术应用可使野外作业时间大大缩短,数据准确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大幅降低审计风险。目前,阳新县审计局正准备将无人机技术应用扩展到水利工程、道路建设、大型园林绿化等领域,为打造“智慧审计”体系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这种创新不仅提升了审计效能,更强化了政府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监管能力。
通讯员:柯新泉
责编:张贵华
审核:朱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