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鄂东南大地传来捷报:阳新县第一中学在优质生源持续流失的严峻挑战下,高考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重本上线972人,上线率达78%;本科特殊控制线纯文化分上线 917人,增加116人;600分以上人数145人,李依婷、易祖基通过清北强基计划,有望被清北录取。高二学生叶子铭以668分(含加分)被中科大少年班预录取。这组数据背后,是一所县域高中在“掐尖”困境中坚守教育初心的奋斗史诗,是全校师生用汗水浇灌出的突围之路。
战略先行:高远目标引领备考征程
在备考工作的起始阶段,阳新一中便以高瞻远瞩的姿态确立了明确的目标。“我们提出了考取清北人数不少于上一届、双一流300个以上、一本900个以上的目标。”党委书记方长风在备考会议上多次强调目标的重要性。这一目标的制定,经过了学校领导层的深思熟虑与反复论证,综合考量了学校的生源状况、师资水平以及过往的高考成绩等诸多因素。它不仅是一个具体数字的呈现,更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蕴含着阳新一中对自身办学传统的传承与超越,承载着全县人民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
高三成人礼
为了确保目标能够稳步实现,学校精心打造了一支精锐的备考团队。校长江章令以身作则,带领学校管理层深入高三教学一线,全面参与备考工作的指挥与调度。“我们建立了‘党建引领、目标引领、考核引领’的备考管理体系,确保每一个班级、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备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江章令校长坚定地说道。
在打造精锐备考团队的实践中,高三年级主任刘军的担当堪称典范。身兼3(7)班班主任、两个班级生物教师的多重角色,他以“超长待机”的工作模式诠释着责任——每日坚守岗位超15小时,全程驻守教学一线处理年级突发事务。作为备考管理体系的一线执行者,他将“党建引领、目标引领、考核引领”的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执行“向班主任要人数、向备考组要分数、向科任老师要有效分数”的攻坚策略,要求教师以时间投入换取学生的高效备考,亲自带领团队为学生制定精细到每日的学习规划。这种将个人多角色实践与团队目标深度绑定的工作模式,成为阳新一中备考团队“分工明确、协同作战”的生动缩影,也让“精锐之师”的执行力在细节中得以充分彰显。
在整体布局中,尖子生的培养被置于关键位置。学校为尖子生量身定制了“一生一策”的培优方案,为7名种子选手配备专属导师团队,开展培优研讨会,并邀请专家进行在线专题辅导。经验丰富的物理教师刘涛,作为培优团队核心成员,今年负责培优的学生李依婷取得了670分的优异成绩。他发现李依婷运算能力强、心理稳定,但有时在基础问题上失误,便对她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并传授解题技巧。刘涛老师身边总是围满答疑的学生,他善于从问题表象洞察本质,致力于帮助学生解决根本性问题。
与此同时,学校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为备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副校长徐美姝介绍:“我们实行每月考评制度,对班级、备课组、科任教师的备考工作进行量化考核。”通过设立清晰明确的考核指标,将备考任务细化到每个教学环节,促使教师们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投入到备考工作中。学校还专门设立了专项奖励基金,对在备考工作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团队及个人实施奖励机制,切实激发了教师群体的工作热忱与积极性。
学校还积极拓展外部资源,与周边兄弟学校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定期组织联考和教学研讨会。通过与其他学校的合作,阳新一中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高考动态和教学方法,为自身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学校还邀请教育专家和高考命题研究学者来校指导,为教师们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学为本:精准施策助力学子突围
在备考工作的稳步推进过程中,阳新一中始终将教学工作置于核心地位。学校的高三复习工作精心规划、环环相扣,展现出层层深入的科学备考策略。
高三百日动员大会
第一轮复习注重夯实基础,力求全面覆盖知识点,构建起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第二轮复习聚焦考点,精准突破重难点,借助专题训练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轮复习紧扣高考热点,强化应试训练,提升学生的答题技巧与规范意识。在每一轮复习中,教师们都精心筛选练习题,确保训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不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各学科备课组作为备考工作的核心引擎,以专业化协作机制驱动复习效能提升。英语学科组的实践颇具代表性:全组采用“板块责任制”的协同模式,每位教师聚焦语法、阅读、写作等特定板块深耕教学与命题研发,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学科组长李燕介绍,她主攻应用文写作教学,独创“错题循环攻坚法”——将学生高频错题分类整理成《易错题库》,通过“错题重练+变式训练+专项突破”的三轮强化,确保知识点漏洞精准攻克。这一方法在易祖基同学的提分过程中成效显著:针对其高一阶段仅90多分的英语短板,李燕为他制定“提升计划”——高二年级强化语法体系构建,高三年级落实课间听写以夯实词汇量,同时通过课堂实时鼓励重建学习信心,最终助力其高考英语斩获138分的历史最优成绩。
在教研机制建设上,备课组构建起“研——教——改”闭环体系:通过每周集体备课深度研读高考真题、新课标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精准锚定命题趋势;依托学生学情大数据分析,动态捕捉班级共性问题与个体薄弱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种“靶向教研”模式,使备课组既能从宏观层面把握高考方向,又能在微观层面为学生提供定制化学习方案,让团队智慧真正转化为备考提分的实效支撑。
针对学生差异化发展需求,阳新一中构建起系统化分层教学体系。学校依据学情将学生划分为基础巩固层、能力提升层与拔尖突破层,实施精准培育:对基础薄弱生,聚焦基础知识夯筑与学习方法指导,通过“一对一”辅导重建学习信心;对中等生,设计拓展训练与思维进阶课程,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对尖子生,则提供高难度拓展性学习内容,满足其深度学习需求。
高三(21)班班主任汪梅花在实践中深度践行这一理念。她敏锐发现,班级虽整体学习内驱力强,但部分学生因高期望值产生心理压力。针对这一情况,她将分层策略与心理辅导相结合,学生张颖学习极其刻苦但状态紧绷,曾因午睡稍长而自责。汪梅花及时发现并疏导,帮助她调整心态,最终张颖在高考中稳定发挥,取得了643分的好成绩。
在分层教学框架下,学校建立“动态跟踪-精准调适”机制:为各层次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路径图,通过周测数据分析与月度学情诊断,实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最大化进步。这种“因材施导、靶向突破”的育人模式,让分层教学不仅成为提分手段,更转化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成长助力。
阳新一中在深耕传统高考科目的同时,将多元发展作为精准育人体系的重要延伸。学校构建起“高考备考+特长培育”双轨模式,开设美术写生、体育专项等特色选修课,成立20余个涵盖艺体科技领域的社团,形成“每日训练、每周活动、每月赛事”的常态化机制。
在特长生培养上,学校采取与高考备考同质的“精准滴灌”策略,为体育生制定“专业训练+文化补习”个性化方案,高三(8)班的明俊良,在班主任舒长华和教练雷红宇的帮助下,今年以总分637分、全省第5名、黄石市第一名的优异成绩锁定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类学校的清华北大)。如今,多元发展已成学校备考体系有机部分,通过搭建选修课、社团活动、专业竞赛三位一体的平台,学生在备考之余可通过艺术缓解压力、体育增强体质、科技培养思维。这种“全面发展赋能高效备考”的实践,让学生在多元体验中拓展认知、完善人格,为高考注入持久动能。
关怀为翼:人文滋养护航学生成长
阳新一中深知,高三备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对学生心理的全方位考验。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实施个性化的心理关怀服务。
高三年级心理游园会
学校开设了系统化的心理课程,定期举办心理讲座与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有效缓解压力、调整心态。作为学校人才引进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艾锦芳首次挑起高三年级班主任的重担。她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构建起一套科学且温暖的管理体系。
在班级管理上,艾锦芳依据心理学的个性化教育理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专属目标,并设置梯度奖励机制。学生个人达成目标,便能获得心心念念的牛肉粉;全班目标达成,则组织团建活动,既激发个体积极性,又增强班级凝聚力。她深知高三学生压力巨大,因此格外注重以仪式感为学生营造温馨的备考氛围,每逢大小节日,都会精心策划活动,让学生在紧张学习中收获幸福感。此外,她还通过带领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走进陶艺馆制作纪念杯等实践,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与创造力。今年她所带的平行班52人中,一本上线32人,本科上线51人,成绩斐然。
作为专业心理教师,艾锦芳不仅主导策划高三心理游园会、趣味运动会等大型减压活动,还主动开放心理援助通道,随时响应其他班级学生的求助。她用专业的知识与温暖的关怀,为高三学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助力他们以良好的身心状态迎接高考挑战。
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备考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年轻班主任汪媛自2022年入职后迅速成长,本届高三是她首次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她凭借真诚与关爱打开学生心扉,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和家长信赖的倾诉对象,总能及时化解问题、调节矛盾。在班级管理中,她擅长用细节传递温暖,每逢节日便为学生送上娃哈哈、奶茶等小礼物,营造出温馨融洽的班级氛围。这份用心结出硕果,所带班级60人中,纯文化一本上线38人,2名特长生脱颖而出,59人过本科线,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的31个一本指标。
教务室主任李玲玲同样深耕高三班级管理一线,作为高三(20)班班主任,她始终秉持“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核心理念,坚信“好德育才有好成绩”。她创新德育方式,通过班会开展思政教育、分享名人文章故事、临考每日书写励志名言、组织读书分享会等形式,在学生心中播撒信念的种子,将思想引导与压力疏导有机结合。同时,她深知家校共育的重要性,积极与家长沟通,耐心倾听诉求,通过家访深入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构建起家校协同育人的桥梁。在她的精心培育下,班级诞生了全校第一名李依婷,600分以上学生多达14人。
高三学生赴高校研学
阳新一中深知教育并非学校的“单打独斗”,而是家校社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为此,学校以家校合作为抓手,积极搭建沟通桥梁。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全面通报学生备考情况,主动收集家长意见建议,确保家校教育同频共振。同时,学校还邀请家长深度参与成人礼、励志演讲等教育活动,既让家长直观感受学校育人理念,也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认同感与参与度,构建起家校共育的坚实纽带。
在深耕家校合作的同时,学校着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全方位育人环境。通过设置高考倒计时牌、悬挂励志标语,在校园各处营造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的备考氛围,时刻激励学生珍惜时光、奋勇拼搏。此外,学校还精心组织校园歌手大赛、运动会等文体活动,让学生在紧张备考之余,能通过艺术与运动释放压力、放松身心,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实现学习与成长的良性平衡。
校园文化艺术节
在阳新一中这片充满希望的教育热土上,全体师生用汗水与智慧共同浇灌着梦想之花。从明确的目标规划到扎实的教学实践,从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到全面发展的学生成长,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全体一中人的不懈追求与辛勤付出。这份2025年高考答卷,不仅是对过去努力的有力见证,更是对未来教育征程的壮丽启航。阳新一中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砥砺前行,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勇攀登,为阳新地区的教育事业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来源:黄石日报
发布:张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