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湖北省科技厅公示2024年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结果,我县首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小分子原料药精准制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依托武汉武药制药有限公司和湖北大学共建)凭借卓越的科研实力、丰硕的创新成果及完善的管理体系,成功斩获优秀评级,成为我省医药科技创新领域的亮眼标杆,也为我县科技工作新添一笔亮眼的成绩。
作为2023年12月获批成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自建设以来便聚焦小分子原料药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瓶颈,构建起 “绿色催化与精准合成”“微化工与智能制造”“医药研发与转化未来技术” 三大核心研究方向。在绿色催化领域,其新型催化剂设计与反应过程精准调控技术突破行业壁垒;微化工方向的微反应器优化与连续化智能制造技术,推动原料药生产向高效低碳转型;医药研发转化板块则通过原料药设计优化与高通量筛选,加速创新药物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进程。
短短一年多的建设周期内,实验室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 “成绩单”:发表署名SCI论文46篇,其中中科院一区论文16篇,彰显基础研究的深厚积淀;斩获各类知识产权15项,包括7项发明专利申请、5项授权发明专利及3项药物注册批件,技术创新成果落地成效显著。科研项目方面,实验室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7项,承接10万元以上横向科研项目13项,总经费达1290.69万元,形成 “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 的良性循环。
实验室在开放共享与学术交流领域同样表现突出。2024年设立17项开放基金项目(含2重点项目),总经费 21万元,有效整合行业创新资源;组织全国性学术会议1次,邀请12批次知名专家交流研讨,搭建起高水平学术对话平台。依托单位武汉武药制药有限公司与湖北大学将实验室列为重点支持对象,健全规章制度,配齐科研团队,规范仪器共享与知识产权管理,为实验室高效运转筑牢根基。
创新平台是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的关键基础,是聚集各类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该实验室成立以来,县科技局高位统筹谋划,立足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础,对标“学科前沿+产业战略”布局全链条创新体系。在政策引导方面,给予省级重点实验室最高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和绩效评价奖励等。在成果转化方面,大力发挥其纽带作用,积极搭建校企合作桥梁,通过 “科研攻关 + 人才共育” 模式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升级。例如,该实验室构建的医药人才智库,既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实践载体,又为企业输送了兼具理论与实操能力的专业人才,实现了 “产学研用” 深度融合。在平台培育方面,县科技局印发了《阳新县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备案管理办法(试行)》,规范县级技术创新平台梯次发展,助力我县创新平台提档升级。
本次获评优秀评级,不仅是对实验室成立以来创新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我县科技创新工作的激励。县科技局将进一步加大创新平台的政策引导,规范平台考核标准,以实验室为支点,持续深化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融合”,为我县奋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贡献科技力量。
通讯员:黄欣
责编:张贵华
审核:朱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