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阳新热浪翻涌,兴国大道施工现场灯火彻夜长明,文化宫路机器设备轰鸣不息——总投资超11亿元的“三湖一河”生态治理项目正开启“白+黑”攻坚模式。这场关乎城市血脉重塑的战役,已迎来阶段性突破,城区正逐步告别“下雨看海”的历史。
立足系统治理,筑牢生态根基。作为阳新县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大民生工程,“三湖一河”生态治理项目旨在通过系统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管网建设、河道清淤及生态修复,彻底解决城区内涝顽疾,显著改善马蹄湖、莲花湖、北湖、南门河(“三湖一河”)水体水质,恢复城市水系生态功能,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构建健康韧性的城市水循环系统,为居民创造更宜居的环境,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奠定坚实基础。
数据见证攻坚力度,科技赋能精准治污。截至当前,已排查清淤现有合流管道、箱涵330余公里,新建改建管网约50公里,改造错接、混接点50余个。计划累计新建、改建管网300余公里,清淤约50万立方米,修复缺陷6952处,其中功能性缺陷2658处,结构性缺陷4294处,改造错接、混接点797处。同时,针对宏伟新城旁景观2号渠、富川中学旁3号渠、华仁北郡旁4号渠等重点区域水体进行了改造,确保水质达标。此外,项目还创新性地新建了一套智慧水务系统及相关感知设备,可实时监控三湖一河以及管道水质,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成效初显,水清河畅惠民生。随着工程不断深入,治理成效正逐步显现。马蹄湖水质关键指标(如总磷、氨氮等)已显著好转。更令居民欣喜的是,困扰多年的内涝问题得到缓解。“往年暴雨必淹的上钟组,今年再没见积水!”新杨社区老住户们感慨:“政府出资修管网,终于治好了多年的水患!”新杨社区老住户们的感慨,印证了工程带来的切实变化。管网建设的推进和清淤工作的开展,正在重塑城市“血脉”,让“水清河畅”的愿景逐步照进现实。
当前,项目已进入关键冲刺阶段。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施工统筹协调与资源投入力度,聚焦管网铺设与排口整治,全力推进清淤、水草种植等生态修复工作。明确年底前目标:完成清淤30万立方米,新建及改建雨污水管网150公里,确保兴国大道、莲花湖大道、文化宫路三条主干道在年底前恢复通车,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交通和市民生活的影响。
项目建成后,城区污水收集率有望从目前的不足45%提升至75%以上,污水厂进水浓度将显著提高。这不仅将带来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防洪排涝能力的本质提升,更将大幅优化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整体形象,为阳新县的长远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阳新县住建局分管负责人表示,“三湖一河”生态治理项目是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水环境治理水平的关键之举。项目全面完成后,将有效解决污水收集率不足的问题,推动阳新县水环境治理迈上新台阶,为建设美丽宜居新城提供坚实保障。
通讯员:胡沛霖
责编:周子宸
审核:朱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