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青少年儿童的环保意识,引导孩子们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近日,由市、县妇联联合县义工协会开展的阳新站“彩虹行动”暑期托管班,开设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垃圾分类主题课,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习环保知识,争当绿色生活小卫士。
课堂上,县义工协会志翼同行青年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老师以“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哪些垃圾”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自由发言,列举出身边常见的垃圾,如剩余的饭菜、用过的纸巾、饮料瓶等;随后,老师展示了垃圾污染环境的图片,当看到原本美丽的家园被垃圾侵占时,孩子们纷纷表示“要保护地球妈妈”,课堂主题自然过渡到“垃圾分类”。
在“识垃圾脾气”环节,老师详细讲解了垃圾若不及时处理,会污染环境、危害动植物和人类健康等“坏脾气”,让孩子们认识到垃圾分类的紧迫性;接着,通过PPT演示,孩子们了解到不同垃圾的“性格”:可回收物具有循环利用的价值,厨余垃圾易腐烂且可转化为资源,有害垃圾含有毒物质需特殊处理,其他垃圾则需卫生填埋等。
为了让孩子们清楚垃圾的“新家”,老师重点介绍了四类垃圾对应的垃圾桶:蓝色垃圾桶用于投放可回收物,图标为循环的三角形箭头;绿色垃圾桶用于收纳厨余垃圾,图标是带箭头的树叶;红色垃圾桶专门盛放有害垃圾,图标为醒目的“×”;黑色垃圾桶则对应其他垃圾,图标为盾牌形状加两个向下箭头;同时,老师还展示了垃圾处理流程图,帮助孩子们理解不同垃圾后续的处理方式。
课后,托管班还布置了特殊“作业”:孩子们回家后和父母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实践,记录家中一天产生的垃圾并正确投放,同时尝试用废品制作小工艺品。
此次垃圾分类课程是阳新站“彩虹行动”暑期托管班的特色活动之一;通过趣味教学,多数孩子已能正确区分并投放各类垃圾,互动游戏和动手环节有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市、县妇联表示,针对部分孩子对易混淆垃圾存在的疑问,后续将开展更多相关活动加强练习,引导孩子们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共同守护绿色家园。
通讯员:张晓丽
责编:周子宸
审核:朱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