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铸魂、强基提能、一线淬炼,阳新洋港镇“三维发力”激活年轻干部素质提升新动能

©原创   2025-08-11 16:02   叶博


“从一开始听不懂方言、不敢跟村民打交道,到现在能用洋港话拉家常、算明白账……这半年,在项目一线锻炼,比坐办公室学得多!”近日,洋港镇年轻干部、双港公路建设协调专班成员郭启伟在工作周记里写下这样的感悟,这正是洋港镇深入推进“干部素质提升年”行动取得成效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洋港镇聚焦“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从思想铸魂、强基提能、一线淬炼等3个维度发力,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能攻坚”的基层年轻干部队伍,为全镇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思想铸魂,以红色基因淬炼忠诚本色

“站在下畈党小组旧址,听老党员讲党小组创建人柯少轩当年在这里秘密开会、开办农民夜校、发起暴动的历史,才真正明白‘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分量。”五四青年节当天,参与“重走革命路”主题活动的年轻干部周媛在座谈会中分享道。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洋港镇充分利用辖区红色资源,着力打造“红心课堂”教育品牌,将“下畈党小组旧址”“龙燕区第八乡苏维埃政府旧址”等5处红色教学点串联成线,开发“沉浸式党课”教学模式,组织年轻干部重走革命路、重温革命事,体验“地下交通员”送信等场景,在实景实感中传承红色基因。每逢重要节点,邀请村组老党员走进“室外课堂”,同年轻干部分享亲身经历的“打土豪分田地”“组建农民自卫军”等故事,让年轻干部在聆听红色事迹中筑牢信仰之基。

二、强基提能,以多元平台锻造过硬本领

“以前总觉得党建工作是‘宏观课题’,和大家讲解不知从何‘下手’;站上讲台才发现,得把‘发展党员流程’‘党的组织生活会议记录内容’这些重点拆成农村党务工作者看得懂的‘具体步骤’。”在全镇党员教育培训中,刚完成授课的年轻干部刘玉萍感慨道。

干部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任务完成的成效。洋港镇把“提升岗位履职能力”作为提升年轻干部素质的核心抓手,打出“培训+实践”组合拳。利用镇干部例会等为契机,由领导班子成员“手把手”传授分管领域工作经验,引导民政线干部精准学“低保核查三步骤”、城建线干部高效练“建房审批全流程”……政府“六办”根据本年度工作要点,组织开展业务培训,让年轻干部轮流“上讲台”,围绕各自负责重点工作讲思路、谈举措,倒逼年轻干部理清思路、主动谋划。今年以来,已开展业务培训8期,19名年轻干部完成登台授课。

为让干部能力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洋港镇积极引入“外部智慧”,邀请高校团队为年轻干部进行新媒体技术专题培训。从“镜头捕捉乡村亮点的角度选择”到“短视频剪辑的叙事逻辑”,再到“‘网言网语’讲政策的表达技巧”,高校志愿者们手把手教年轻干部“用生动画面讲述故事、用活泼语言拉近距离”的本领。

“掌握这些硬核技术,我们可以让洋港好故事、好产品、好风光通过网络‘飞’得更远,让党建活动和农产品宣传通过短视频‘活’起来。”镇党委委员柯明娟说。

“跨部门协作不是‘各干各的’,得学会‘拧成一股绳’。”这是“悦学习・跃青春”读书班上,镇年轻干部与镇中心校年轻老师交流时达成的共识。

为提升协同合作能力,洋港镇建立“每周一学、每月一分享、每季度一研讨”机制,依托“业务大讲堂”“‘悦学习・跃青春’读书班”等平台,促进多群体、多层级交流。在这里,村干部、湾组组长等“土专家”向年轻干部分享“调解邻里纠纷的窍门”“发动党员群众搞环境卫生的实用招”;镇直机关年轻干部、学校年轻老师、村主职助理共话读书心得,谈“基层工作的耐心与方法”。目前,“悦学习・跃青春”读书班已举办6期,累计150余人次参与,各领域、各层级干部在思想碰撞中凝聚了工作合力。

理论和政策宣讲不能只念稿子,要高效转化方式,让村民和职工听得进、记得牢。为此,洋港镇组建“年轻干部宣讲团”,将党的创新理论、惠民政策“讲解课”搬到座谈会议、田间地头、文化广场、企业车间。

在沙地村的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里,驻村年轻干部同党员细数作风建设成效、剖析反面典型案例,讲清加强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在崩山村的凉亭里,年轻干部和村民们围坐一起召开“板凳会”,用“种一亩地能领多少补贴”等家常话解读惠民政策;在晶全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年轻干部微宣讲”结合企业运营实际,讲清“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办事少跑腿”的具体举措……

截至目前,全镇已开展各类宣讲46场,覆盖村民、职工3000余人次,年轻干部在“说群众话、解群众惑”中既深化了理论理解,更锤炼了群众工作本领。

三、一线淬炼,以实战攻坚检验成长成效

“刚开始跟村民聊征迁,对方说‘洋港话’,专班的一些外地年轻干部得靠村干部‘翻译’。现在大家不仅能听懂,还能用一些本地的顺口溜拉家常、讲道理。村民笑着说‘这些娃懂咱心思’。”谈起年轻干部在推进双港公路建设实践中发生的变化,镇党委书记成传托眼里满是成就感。

双港公路(洋港段)是全镇群众期盼多年的民生工程,建成后将使洋港至阳新城区的车程从1.5小时缩短至40分钟。推进该项工程,“打通莲花心隧道”是关键节点,但由于涉及车梁村等村部分村民用房用地征迁,相关工作推进难度较大。为破解这一难题,镇党委探索实施“一带一”的传帮带机制,组建了一支由老干部和年轻干部组成的征迁协商专班。

每周固定两天的“面对面协商”,老干部们总是提前带着年轻干部现场踩点。老干部罗显文带着年轻干部熊侃走访时,会悄悄指着村民家院墙上的农具说:“看到没,这家准是种粮大户,聊征迁得先算明白青苗补偿的账。”遇到村民情绪激动,老干部们会先递上一杯热茶,用当地方言说几句家长里短缓和气氛,过后再给年轻干部复盘:“村民急的不是拆房子,是担心往后的日子没着落,得先把安置方案讲透。”

白天,专班年轻干部跟着老干部入户,记下“谁家老人需要就近安置”“哪户担心征迁补偿”等诉求;晚上,大家围坐一起时,老干部们会结合几十年的工作经历,教年轻干部把“征迁政策”转化为“村民能算清的平衡账”。几个月下来,这种“老带新”的工作机制不仅让征迁协商进度比预期快了不少,更让年轻干部在实战中练出了“读懂群众情绪、回应群众诉求”的真本事。

曾经需要村干部翻译村民“说些啥”的外地年轻干部,如今也能带着村民算清“长远账”,成了群众口中“懂心思的娃”。

在服务经济发展一线,年轻干部同样“顶得上”。筹建商会是今年洋港镇统战工作的重点。为让更多企业加入商会平台,年轻干部分组对接不同领域企业,他们走进阳新百洞峡景区,跟负责人算“农文旅资源共享能带来多少客流”;来到鼎丰家庭农场,聊“农产品抱团销售能降多少成本”;深入湖北天铝金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讲“企业间技术互通能省多少研发力”……靠着“把政策讲透、把好处讲明”的韧劲,目前,全镇已有20余家企业主动加入商会筹建工作,洋港镇商会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在7月顺利召开,年轻干部也在“联企、助企、兴企”中学会了“既讲政策原则,又懂灵活变通”。

如今的洋港镇,年轻干部中“坐办公室等任务”的少了,“沉到一线找活干”的多了;“说官话套话”的少了,“讲家常话办实在事”的多了。下一步,洋港镇将持续深化“干部素质提升年”行动,让干部持续在红色教育中铸魂、在研学实践中蓄能、在一线历练中成长,以干部队伍高素质赋能洋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叶博

一审:马婷婷

二审:张贵华

三审:朱兰青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104/202508/37d946e003c116be2c501ccdc25723c3.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