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晚稻进入破口抽穗“防病关键期” 农技专家支招守好丰收田

©原创   2025-08-27 09:23   张丕兴, 徐四海


“老王,赶紧去看看你家田里的水稻,县植保站刚通报,今年晚稻穗颈瘟、纹枯病预计中等发生,咱们这里种的太湖糯抗病性弱,可得提前做好防控。”8月26日,阳新县率洲管理区种粮大户盛新才参加县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的农技推广会后返程,便马不停蹄地给农户拨通提醒电话。

盛新才的“急”并非多余。近期,阳新县植保站技术员顶着高温,走遍龙港、排市、军垦、荆头山等重点镇区的晚稻田,实地调查数据令人警惕:当前晚稻纹枯病病蔸率已达10.7%,病株率平均3.8%。“别看现在晚稻长势绿油油,实则已进入拔节孕穗期,病害风险正暗藏其中。”县植保站负责人贺文杰解释,全县晚稻主栽品种中,多数对稻瘟病、稻曲病抗性不强,尤其是太湖糯这类常规品种,面对纹枯病、穗颈瘟更是“抵抗力不足”,若不提前干预,极易爆发病害。

“屋漏偏逢连夜雨”,9月的天气还可能让病害风险升级,据气象预报,9月上旬阳新将出现小到中雨,且气温偏高——这种温暖潮湿的环境,正是水稻病害滋生蔓延的“理想温床”。“我们这里直播稻种植面积大,田间秧苗密度高、湿度大,部分农户还存在偏施氮肥的习惯,这些都为纹枯病侵染创造了条件。”贺文杰指着试验田中的稻株强调,再过十余天,晚稻将陆续进入破口抽穗期,这是穗颈瘟、稻曲病侵染的“关键窗口期”,一旦错过防治时机,轻则导致稻穗发病,重则影响整体收成,农户需高度警惕。

针对病害防控,县植保站已制定科学详尽的“护稻指南”,精准破解防治难题:

穗颈瘟、稻曲病防控:需紧盯两个核心时间节点,首次施药在破口前7天,第二次施药在破口期(抽穗约10%);推荐选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40%噻呋·嘧菌酯悬浮剂等高效药剂,按说明书剂量均匀喷施。

纹枯病防控:当田间病蔸率达到20%时,立即开展防治;可选用24%噻呋酰胺、30%苯甲·丙环唑等药剂,兑水30公斤后重点对准稻株基部喷施,确保药液直达病害发生部位,提升防治效果。

“用药安全和生态保护也不能忽视!”贺文杰特别提醒,施药时务必佩戴口罩、手套,做好个人防护;用药后的农药瓶、农药袋严禁随意丢弃在田间、河边,镇上已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农户需将废弃物集中送至回收点处理,既守护生态环境,又避免土壤、水源遭受污染。

当前,阳新县晚稻正稳步向抽穗期推进,做好此阶段病害防控,是保障晚稻丰收的关键一环。种粮户若在防控过程中遇到疑问,可随时联系镇、区农技员或县植保站咨询,切勿因疏忽错过病害防治的“黄金期”,共同为今年晚稻丰产筑牢防线。

特约记者:张丕兴  通讯员:徐四海

责编:周子宸

审核:朱兰青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a/10104/202508/91269276d1ab4566861663225f24caff.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