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白沙镇不断创新安全生产工作机制,聚焦非煤矿山监管难题,从源头消除安全风险隐患并实现生产全流程监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结对帮扶、挂职锻炼:企业从“竞争对手”转变为“安全盟友”
8月22日下午,白沙镇枫树下铜矿会议室内气氛热烈。鑫华矿业与枫树下矿业两家企业负责人共同签署《结对帮扶协议》,标志着全镇非煤矿山企业对口帮扶与互学互鉴机制正式启动。
“我们井下巷道支护技术一直存在短板,这次鑫华矿业的安全矿长直接驻矿指导,切实解决了我们多年的难题!”枫树下铜矿安全矿长在座谈会上感慨道。该矿负责人还对鑫华矿业的数字化管理系统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开发的安全生产智能预警系统,值得我们全员学习。”
这一创新举措源于白沙镇政府的系统规划。据镇经发办负责人朱涛介绍,白沙镇定期组织企业座谈交流,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企业间“四互模式”——信息互通:定期组织企业交流座谈,共享行业动态与管理信息;指导互派:矿山企业双方负责人及安全矿长定期至对方矿区开展实地指导;经验互学:每季度开展专业化培训,交流技术创新与管理经验;人员互挂:安全矿长及管理人员到对方单位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挂职锻炼,通过这一举措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挂职人员与兄弟企业员工同吃同住、一同下井,不是表面文章,而是真正深入到每一个生产环节。”正在鑫华矿业挂职的枫树下矿业安全矿长这样表示。
智慧监控、封堵结合:为废弃矿洞安装“电子守门人”
在积极推进矿山安全管理创新的同时,白沙镇对已关停取缔的非煤矿山同样实施严格监管。今年6月份,在白沙镇一处位于偏山区的废弃矿洞口,技术人员正在检查新安装的太阳能4G视频监控设备。
“该监控点位置偏远,缺乏供电和网络条件,我们采用太阳能供电与4G传输技术,实现了全天候、无人值守的智能监控。”安装人员介绍。
通过“物理封堵+智能监控”双保险策略,对全镇所有非煤矿山和尾矿库建立镇、村、组三级巡查机制,每半月至少开展一次巡查。同时设立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周边群众积极参与监督。
一系列创新举措显著提升了白沙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自实施以来,全镇非煤矿山隐患整改率达到98.7%,企业安全投入同比增长30%,员工安全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过去是政府反复检查、企业被动应付。现在是企业之间主动互学互鉴,真正从‘要我安全’转向‘我要安全’。”白沙镇分管安全生产的人大主席陈思迪表示。
下一步,白沙镇将进一步完善结对帮扶评价体系与智能监控预警平台,推动安全生产管理迈向更加精准、高效的新阶段。
通讯员:吴凡
责编:胡凌露
审核:朱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