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上午,经济开发区组织开展“书记擂台”实地观摩活动。活动聚焦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平安创建四个方面,通过“实地察看成效、现场问询细节、对照标准评分”的方式,晾晒工作亮点、交流实践经验,全力营造比学赶超、加压奋进的浓厚氛围,为乡村振兴工作凝聚强劲合力。
强化基层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健全组织架构,畅通议事渠道。在用录村张开二组红色议事厅内,“村级党总支+湾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联系户”的网格化组织体系规范上墙,清晰界定各级党组织及党员的职责分工。现场党员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民生实事推进进度等关键议题深入研讨,主动建言献策,为乡村发展注入红色动力。
村党组织书记在红色议事厅内讲解
以党建促治理,激活基层活力。银山村、东山村立足村情实际,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通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党员责任区、推行“党员带头议事务、带头抓落实”机制,引导党员主动参与村容管护、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等工作。
观摩红色议事厅
聚焦产业提质增效,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动能
官桥村相关人员讲解厂房经营情况
主攻工业赋能,夯实产业基础。官桥村地处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地带,秉持“经开之心,科创官桥”发展理念,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建成标准化钢结构厂房,引入小微企业发展加工制造产业。来去匆忙的装卸货车,成为壮大集体经济的“硬核”支撑,为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就业增收。陈秀村的连片现代化蔬菜大棚,重点培育反季节蔬菜产业。通过聘请农业专业技术人员驻点指导、引进优质高产辣椒、湖蒿品种,实现作物年亩产达1.3万斤,不仅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更带动周边农户稳定就业。
陈秀村现代蔬菜大棚
探索生态文旅,培育增长新极。塘堍村打造160余亩生态果园,在规模化种植黄金梨的基础上,同步种植2万株映山红,计划构建“采摘体验+观光游览”一体化乡村旅游模式。目前果园及配套分拣加工中心已初步成型,后续将进一步延伸“生态+产业”链条,为村集体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
深化乡村治理实践,提升民生福祉与生态效能
抓实基础治理,扮靓乡村面貌。滑石村以“村容整洁、秩序规范”为目标,从基础设施日常管护、村民行为习惯引导等细节入手,推动治理措施落地落细。现场呈现出村容有序、道路整洁、村民和谐的良好局面,充分体现了基层治理的扎实基础。
推进生态治理,守护乡村底色。泉池村针对河流生态问题,实施清淤疏浚、沿岸植被修复等专项举措,有效改善河道水质,实现“河畅、水清、岸绿”的治理目标,为乡村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奠定坚实基础,营造了宜居的自然环境。
聚焦民生服务,盘活闲置资源。周通村紧扣群众休闲需求,引导村民自主参与闲置空地改造,建成配备石桌石凳、健身器材的口袋公园。如今,公园已成为傍晚时分村民拉家常、孩童嬉戏的重要场所,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真正将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对照先进找差距,深刻剖析短板不足
观摩过程中,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对照其他村的经验做法,主动查摆自身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短板不足,泉池村党组织书记表示,对照陈秀村、官桥村的产业发展经验,自身村集体产业发展不足,村民增收渠道较窄。东山村党组织书记也表示,在村容管护上存在“重主干、轻小巷”“重整治、轻长效”问题,部分村组小巷存在杂物堆积现象,离整洁有序的乡村环境还有差距。各村纷纷对照长板,找寻短板,为后续精准发力,补足短板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经济开发区将系统梳理各村先进经验并予以推广,指导各村精准补短板、强弱项、创特色,以强化“头雁”队伍为抓手,推动各村党组织书记以更强的责任担当、更实的工作举措,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通讯员:邢县豫
责编:胡凌露
审核:朱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