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阳新县陶港镇稻浪泛金,厂房车间机器鸣响,街头巷尾跃动着发展的脉搏。
近年来,陶港镇持续深化“三个一批”基层党建机制,积极培育乡土人才、引进返乡能人、汇聚专业力量,不断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今年新发展的14名党员扎根一线、实干争先,以炽热初心与扎实行动,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制鞋车间里的“共富引擎”
“针脚要密,力道要稳,这样做出的鞋才更耐用。”9月1日,在陶港镇辰宇鞋业生产车间内,李才村党支部新党员李志恒正耐心指导员工袁小玲。这位从温州返乡的制鞋能手,今年刚刚入党,凭借精湛技艺和满腔热情,已帮助30多名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李志恒在悉心指导新手
2019年,受家乡优惠政策和党员带头氛围的感召,李志恒带着技术回到陶港。“我也该为乡亲做点实事。”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下的承诺,正通过鞋厂的稳健运营逐步成为现实。“现在每月能挣四千多元,家里宽裕多了!”袁小玲笑着说。
灵活的工时让员工既能赚取收入,又能照顾家庭。随着订单持续增加,这家小鞋厂已成为村民交口称赞的“共富车间”。
“入党意味着多一份责任。”李志恒用实际行动践行这句话:结对帮扶困难户、无偿传授技术,疫情期间还紧急转产防护鞋套支援一线。这位车间“领头雁”,正以实实在在的担当助力乡村振兴。
餐饮店中的“就业港湾”
中午时分,“阳新新味道”餐饮店内座无虚席。陶港村党总支新党员从良宇系着围裙穿梭忙碌,额间的汗珠映照出他踏实肯干的身影。从普通村民到创业典型,他用一张“致富菜单”承载着对乡邻的深情。
2016年,从良宇响应镇政府号召返乡创业,开办这家餐饮店。入党后,他定下两条规矩:优先招聘困难村民,食材首选本地农户。“从大哥手把手教我,现在每月能挣3000多,能顶起家里半边天了!”在该酒店做事的困难户汤建英道出大家的心声。
目前,店内程良刚、从良锋等18名员工全部来自乡村,每月工资发放近5万元,成为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
从良宇还牵头组建“餐饮互助小组”,带领有志青年学习经营、拓展市场,将共同致富的信念融入火热的日常。
乡土大地上的“青春担当”
青龙村26岁的新党员贾文健,是湖北群建工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在家乡和美乡村建设中,他带头捐赠摄像头改善村居安全,并带动贾明海、贾再云等十多位村民就业,以切实行动回馈乡土。
“作为党员,总想着该为家乡做点什么。”贾文健说。他的企业不仅吸纳本村劳动力,更主动投身村级公益事业。
“现在村里更安全,我们干活也踏实!”村民贾再云的笑容,是对这份担当最好的肯定。
与贾文健一样在乡土中绽放青春的,还有碧庄村90后党员、村医张啸。她在村卫生室详细记录每位老人的健康状况,自学中医理疗技术,开设针灸推拿服务,将暖心关怀送进家家户户。
忙碌的皮鞋加工车间
“群众心里装着你,就是党员最大的价值。”张啸的话语中洋溢着自豪。
从机器轰鸣的车间到人气旺盛的餐馆,从和美乡村的建设现场到温馨的卫生室,陶港镇的新党员们在不同领域树起了旗帜。
“‘三个一批’机制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这些新党员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者。”陶港镇党委书记王敏说。
秋风拂过无垠的稻田,金色的稻穗摇曳,仿佛在歌唱丰收的喜悦。在党建引领下,新老党员与群众一道,正以勤恳和智慧编织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让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深植沃土、绽放于实干。
特约记者:倪胜林 通讯员:汪熙博
一审:张贵华
二审:朱兰青
三审:江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