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做的油面,乡亲们抢着当年礼!”2009年冬,浙江温州模具厂的机器轰鸣声里,企业家高小兰收到的一封家书,不仅唤醒了她对童年麦香的记忆,更让她捕捉到一个关键商机——老家阳新枫林镇那门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的“枫林皇家油面”贡艺,若能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或许能为乡村振兴撬开新口子。
这门传承四百余年、历经家族六代的油面手艺,曾长期困在“家庭作坊+自然风干”的桎梏里,生产看天脸色,只敢秋冬开工,销售囿于本地,守着“皇家贡面”的名头却赚不到“真金白银”。2010年,高小兰带着破局思路回乡,首步便牵头成立“枫林油面合作社”,将60多户零散农户拧成“一股绳”。2015年,合作社交出20万斤产量、300万元产值的亮眼答卷,“非遗手艺能当饭吃”的信念,就此在乡亲们心里扎了根。
真正的转型“加速度”,始于2019年儿子柯善鑫接手后。他成立湖北新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科技赋能”打响升级战:2020年,2200平方米现代化工厂建成,一边保留“盘条、分筷”等核心手工工序守住老味道,一边引入标准化检测设备、恒温风干系统,过去“靠天吃饭”的油面,如今全年产能稳定,彻底摆脱了“季节和天气说了算”的被动局面。随后,手工鱼面厂、豆制品厂接连落地,枫林镇从“只产油面”的传统村落,一跃成为多元农特产品齐聚的现代农业产业节点。
在现代农业赛道上,“创新”是突围的关键。高小兰团队的突破,从生产端一路延伸到销售端:研发南瓜汁、菠菜汁调配的五彩油面,让传统主食变身“健康特色品”,直播间带货、入驻沃尔玛等商超,线上销售额占比达35%,油面成功“飞”出本地圈,卖到全国;注册“枫林皇家”“石田古驿”商标,让过去的“无牌散货”升级为有辨识度的区域品牌,靠“品牌溢价”多赚一笔。身为阳新县村播联盟妇联主席的高小兰,还带着女性主播整合水果、茶叶等农货,把“单产品直播”升级为“区域农品矩阵推广”,让更多家乡好物搭上数字化快车。
现代农业的核心,终究是让农民得实惠。65岁的陈大妈便是受益者:以前种地一年攒不下钱,如今在油面车间上班,月入超3000元,完成了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像她这样的村民有20多人,人均年增收3.2万元。公司还组织“老匠人带新人”,既传手艺,又教“直播卖货”——现在,村民们拿手机就能把自家农特产品卖到全国,传统农业“重生产、轻销售”的短板被补齐,农民真正成了现代农业的参与者、受益者。
如今的枫林镇,早已不是当年的传统农业村镇:油面工厂既是生产基地,也是“非遗文旅工坊”,游客来体验手工做面、选购特色农品,“农业+文旅”玩出了新业态。规划中的原材料种植基地,还将打造“订单农业”模式,农户按标准种小麦、果蔬,企业按订单收购,从源头守住品质,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现代农业闭环。
从瓯江畔的企业家,到富河边的乡村振兴推动者,高小兰一家用十余年时间证明,传统农产品不是只能“靠天吃饭”,非遗手艺也能成为现代农业的“金字招牌”。这碗枫林油面的转型路,正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生动缩影——以规模化破局、用科技化赋能、靠品牌化增值,让乡村振兴有了坚实产业支撑,也让枫林镇农民的日子,跟着这碗油面一起,越“揉”越红火。
特约记者:张丕兴 通讯员:柯美锋
一审:高薇
二审:张贵华
三审:朱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