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新县龙港镇这片红色热土上,有一位默默耕耘了三十一年的基层教育工作者——郭庆锦老师。他是一名中共党员,也是一名乡村教育的“守灯人”。
三十余载守初心,无悔投身家乡教育
郭庆锦出生于龙港镇大桥铺村的一个普通家庭,但当时凭借刻苦努力考入中专。面对走出乡村的机遇,他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投身教育事业。“当时家里条件一般,考上中专后想着还是回家乡教书。”他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从1994年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他便把一生的热忱都投入到这片土地上。近年来,郭庆锦曾荣获阳新县“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称号,多篇教学论文荣获县级奖项。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
多年前,当时正值下海“潮”,曾经同事郭邦明劝他下海经商,去温州闯一闯,面对每月几百元工资与对方几千元的落差,面对转行的诱惑,但郭庆锦却坚定地说:“我是大桥铺村出来的孩子,我舍不得家乡的学生,我不能辜负党组织这么多年对我的培养。”一句朴素的话,道出了一位党员教师最真挚的初心。
大爱无疆育桃李,倾情守护留守儿童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郭庆锦深知,乡村教育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家乡留守儿童众多,家庭教育几乎空白,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学习习惯、成长环境都亟须关注。他积极联合镇团委引入湖北师范大学志愿者团队、建立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并推动寒假线上辅导项目,形成“暑期线下+寒假线上”的长效机制,为留守儿童提供持续关爱。每年暑假,他与志愿者们一起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心理辅导课程,让孩子们的假期不再孤单。此外,他还主动对接爱心企业,争取资助资源,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逢年过节,他总是带着慰问物资和温暖陪伴走进孩子家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党员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从“没人管”走向了“有人爱”,从“自卑封闭”走向了“阳光自信”。
岗位转变担使命,党员先锋树标杆
2024年,因工作需要,郭庆锦从龙港镇大桥小学调任至镇中心学校,负责全镇中小学的资助工作和镇中心学校办公室、党建工作。岗位转变意味着全新的挑战,工作节奏加快、事务繁杂、责任重大,但他毫无怨言。
龙港镇是人口大镇,人口超过13万人,每年有数千名困难的学子需要资助。为实现“应助尽助”的目标,郭庆锦除了工作日到办公室工作外,他经常周末放弃休息时间到办公室加班加点。特别是在2025年暑假期间,既要完成资助审核工作,又要参与镇党委安排的防溺水巡查,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但他说:“只要龙港镇的孩子们能安心上学,我再累也值得”。同时,他迅速适应新角色,除了做好办公室日常工作外,还积极协助组织开展党建活动,推动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尽管有时工作量比以前大,但郭庆锦始终保持细致严谨的态度。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龙港镇这片土地上,郭庆锦用三十余年的时光,书写了一段平凡而伟大的教育人生。谈起未来,郭庆锦目光坚定:“从教30余年,有收获、有付出,但只要党组织需要、学生需要,我会继续坚守在龙港这片土地上。”
通讯员:董国华
一审:高薇
二审:张贵华
三审:朱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