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治湖,必须取缔投肥养殖,但靠湖吃湖的镇村集体、承包人、渔民,利益如何保障。这是很难解开的“死结”。
10月20日,秋阳高照。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网湖湿地保护区的重要湖泊朱婆湖采访。朱婆湖接近2万亩,分属富池镇丰山村、枫林镇刘冲村、排市镇下容村。
偌大的湖面,无一船一网,波光粼粼。
巡湖员老徐介绍,前几年可不是这般安静的场景。围网、渔船、增氧机、电线灯泡棚屋等,在每一个养殖湖泊里,都是标配。
把人从湖里“请”出来,湖泊又不能一禁了之,都是既难说又难办的事。阳新县反复研商,决定将各镇区国有性质的27个湖泊经营权,以承租的方式,统一划转到县农发公司,实行“人放天养”。同时鼓励集体性质湖泊协商划转。对农发公司的考核,首要的是湖泊水质。
绝大多数湖泊都在承包期内,经过艰难的谈判,到今年6月,逐步划转湖泊30个(其中村集体7个),面积71585亩。县农发公司对划转过来的湖泊全部实行“人放天养、自然增殖、科学捕捞、一湖一策”的治湖管湖模式,投肥下饵彻底禁绝。
接收朱婆湖,年租金为200万元,在治湖专家指导下,农发公司投放了100万斤滤食性鱼类花白鲢。“人放天养”一年多,朱婆湖水质由劣Ⅴ类,恢复到了Ⅴ类有时Ⅳ类。“承包人拿到赔偿金转产,村集体有了稳定收益,部分渔民在公司打工,一举三得。最关键是水清了,这是所有人都乐见的好事。”农发公司董事长石文发说。
有人不解,农发公司岂不成了“冤大头”?现实情况是,因掌握了大量湖泊资源,公司可以按照湖泊的不同情况选择鱼类品种,对湖泊进行分工整合,掌控销售时机。6400亩的南坦湖,为了抗旱,今年进行了两次捕捞,共计100万斤,其中花鲢(俗称胖头鱼)竞标销售,因品质优良,分别以7.56元、7.37元每斤的价格成交,远销成都等外地市场,价格高,口碑好。1000亩的石臼湖因抗旱被抽干,农发公司及时将12万斤鱼转移到了其他湖泊,几乎没有损失。“下一步,创品牌,走精品路线,实现常年销售。”石文发说。
“县级财力有限,难以通过大的工程项目来治湖。比较现实的办法,就是‘人退湖进’,给靠湖吃湖的群众以出路,湖泊就有了活路。这几年,阳新按这个路径大面积退垸还湖还湿,效果比较明显。”一直与湖泊打交道的阳新县水利和湖泊局高级工程师刘勇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