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第十批援阳专家正式入驻阳新县人民医院。此次派驻的陈雪峰、陈志天两名专家,将在急诊医学科、综合康复科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业务指导。五年间,连云港市连续派出10批次医疗队帮扶阳新,被阳新老区人民称之为“带不走的医疗队”。
始于疫情、合于医道、久于岁月。阳新人民忘不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江苏省委、省政府贯彻中央部署,迅速行动,倾情倾力,先后派出2813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其中,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派出了援助阳新的医疗队(简称援阳医疗队)。
疫情结束后,援阳医疗队的帮扶并未中断,疫情过后,双方签订《医疗帮扶协议》,阳新县人民医院挂牌成为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技术协作医院(简称连一医)。连一医持续派遣博士、硕士组成的专家团队,五年帮扶,五年情深,两地亲如一家。阳新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每年赴连云港走动,连云港市已派出10批次68名医疗人员帮扶阳新。在援阳医疗专家团队的帮扶下,阳新县医疗卫生事业得到极大提升。阳新县人民医院在全国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综合排名第1044位,同级同类医院综合排名第137位;县中医医院在全省县级中医医院考核排名第1位;阳新县公立医院医疗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县级第一方阵。
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在阳新初具规模,帮扶成果普惠百万老区群众,是抗疫精神落地生根、全国跨区域医疗援助帮扶的生动实践。
袍泽之谊 危难驰援
连云港市与阳新县的交集,始于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新冠肺炎疫情骤然来袭,阳新县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唯一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及疑似危重病人定点收治医院”。当时,救治医疗组日夜在隔离病区坚守。“隔离区人困马乏、物资紧缺。”时过五年,阳新县人民医院医生、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虞永忠清晰记得当时的情形。
危急时刻,2020年2月11日,按照党中央部署调度,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安排下,援阳医疗队首批队员飞抵武汉天河机场。2月12日凌晨1点,援阳医疗队大巴抵达下榻酒店,阳新县人民医院救治组得知国家调来了医疗队,无不欢欣鼓舞。
当时连一医原党委书记李小民任援阳医疗队总指挥,李小民回忆,援助倡议刚发出,连一医医护人员都坐不住了,申请报名格外踊跃。名单最终确定66人,分别为重症医学、呼吸、感染和急诊等专业,其中12名来自连一医。
出发前,所有队员被要求带足至少半个月个人防护物资,“阳新吃紧,决不能动用阳新的医护物资!”
2020年2月12日凌晨1点,援阳医疗队到达下榻住处
战斗瞬间打响。队员们剪掉长发,身着防护服,一头扎进重症病房。
在两地医护工作者共同努力下,阳新仅用33天就遏制疫情蔓延势头,54天病例清零,158名确诊患者被成功救治,全县从高风险降为低风险。
2020年2月5日,阳新县人民医院icu病房连一医院医护人员救治病人
返程那天,多少阳新人流泪了:这群白衣战士,都是阳新县的救命恩人!“111万老区群众感谢你们,谢谢你们为阳新所做的一切!”
2020年3月27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最后16名队员返程
健康扶贫 刻不容缓
2020年,阳新县殊为不易。当时,摆在阳新县面前的形势依然严峻:复工复产、汛期将至、乡村振兴与严控疫情并行。江苏援黄石医疗队离开后,连一医12名医务人员仍坚守阳新,指导并协助科学防控工作。专家们发现,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阳新县的医疗技术水平、 医疗体系建设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急诊、胸痛、卒中、神经等多个重要领域短板明显。
公共卫生,对于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2021年援阳医疗队队长、连一医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梁径山博士再清楚不过,“纵观阳新县历史,其发展不快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病致贫。”
数据显示,2018年以前,阳新是个集老区、山区、库区于一体的贫困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825户、110330人,其中因病致贫10265户、28960人。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奋进的阳新,需要健康体魄。阳新县这一份急迫感,援阳医疗队看在眼里,放在心上。
“我们是党的医院,人民的医生!”李小民说,作为医疗战线的党员,阳新有需要,就要把阳新当作主战场。
如何发扬抗疫精神、将中央提出的为落后地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真正落到实处?连一医很快作出决断。
2021年6月25日,李小民率部分援鄂医疗队员赴阳新交流访问。
第二天,连一医与阳新县人民医院签署两院长期合作协议,“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协作医院”揭牌。
第三天,协议明确,两院形成多方位对点服务协作关系,目标“四个一”,即解决一项医疗需求,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项服务项目,为阳新县医疗卫生事业留下一支永远“带不走的医疗队”。
2024年1月17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正在进行手术
东海医风 吹拂富川
连云港市古称海州,是江苏省辖地级市。从医疗水平看,连一医享受各级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博士179人、硕士617人,建有5个院士团队工作站和5个名医工作室。
多次前往连一医考察学习后,阳新县人民医院领导班子深感震撼:这家医院从院领导班子到普通职工,无论是学习意识、国际视野,还是比拼精神、专业水平都值得阳新下苦功学习。
连一医党委书记李爱民认为,因地区差异,阳新县医疗水平短板明显:在心梗、神经、急救、肿瘤、危急重症、医疗体系等核心关键领域,还不能满足百万群众的救治需求。
而这些领域,恰恰是连一医所擅长的。一场医疗界跨区域的“双向奔赴”自此拉开帷幕。
从2021年到2025年,连一医先后派遣10批医疗专家来到阳新县帮扶指导,每一批专家留满3个月。郑义同,带来了肿瘤诊疗经验;梁径山,带来了先进的神经领域知识;杨凯,带来了前沿的心血管知识;许锁,带来了急危重症体系;徐良成,带来了心内介入术……
梁径山、赵新华、王坤,来了一次放不下,还要再来帮扶3个月。这种帮扶是观念上的碰撞、思想上的沟通、作风上的引领,不仅给阳新医疗界带来真才实学,其扎实的工作作风,尽职尽责的操守和一心为民的情怀,更是给阳新卫健部门上了一课。
五年来,援阳医疗队在阳新县掀起一股思想解放和“本领恐慌”的学习热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各领域医疗人才迅速成长。
五年间,阳新县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25年6月,全县347家卫生室中,已实施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330家,覆盖率达95.1%,其中包括55家中心卫生室、226家一般卫生室、66个健康服务点。通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全县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152个,常住人口签约38.77万人,其中重点人群完成签约20.13万人万余人,全县各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50余万人次。
2024年3月30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专家为阳新群众义诊
千里连心 双向奔赴
五年来,阳新县人民医院也多批次派遣骨干医生前往连一医进修。
在连一医,阳新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年轻医生丁和勋学习3个月,独立完成1000多台心脏手术。“充分的信任、关键的指导让我的技术突飞猛进!”丁和勋感动不已。同院急诊科主任李兴林说,一家医院实力首看急救能力。在连一医的倾情帮扶下,医院急诊体系迅速搭建。
通过沉浸式学习,阳新派驻连云港的进修医生们学到除开专技以外的内容,医德、医风、情怀……点滴融入心头。
从疫情期间的紧急驰援到常态化的技术协作,从单个专家派驻到名医工作室落地,连云港与阳新的医疗情谊不断深化。通过医疗这道桥梁,两地交流愈加深入。阳新县中医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院也派人到连云港相关医院学习,乡镇卫生院也计划到连云港下辖县市区医院跟班,不仅学医技,还要学管理……“共建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的“连阳实践”还在继续深化。
2025年7月5日,一名江苏游客在阳新天空之城景区打卡墙上签名
连云港医疗队的恩情,阳新人民不会忘记。为感恩江苏援鄂抗疫医疗队在阳新疫情防控期间的倾力相助,阳新县文旅部门宣布,全县所有A级景区对连云港市援阳医疗队队员及家属终身实行免门票政策,邀请亲人共赏“第二故乡”山水,还将为医疗队家庭提供绿色通道、专属讲解等暖心服务。即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所有江苏籍游客免门票,以此表达老区人民的诚挚谢意,目前已有近万名江苏游客暑期来阳新旅游观光,来一场最美的‘双向奔赴’。
特约记者:王巧贞 通讯员:黄健
一审:胡凌露
二审:朱兰青
三审:秦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