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阳新经济开发区精诚社区“爱心托管班”为孩子们送上精彩活动,从指尖创意到探访博物馆,都充满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活动伊始,“精诚小火花”志愿服务队带领托管班的孩子们用扭扭棒制作小玩具。色彩斑斓的扭扭棒在孩子们手中仿佛有了魔法,缠绕、弯折、拼接间,小动物、花朵、卡通形象一个个“活”了过来。志愿者在旁耐心指导,教室里不时响起“你看我的眼镜!”“我的中国结做好了!”的欢呼,创意在笑声中不停迸发。
随后,大学生志愿者给孩子们分发黏土,孩子们化身为“小工匠”,对着志愿者展示的图片认真琢磨,捏制青铜面具。有的面具刻着花纹,透着古朴;有的则加了圆眼睛,添了几分俏皮。还有的孩子给圆滚滚的“蛋崽”按上小翅膀、画个笑脸,想象力放飞不停。
手工课结束后,志愿者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还特意播放了精心挑选的科普短视频。画面中闪过战火纷飞的场景,讲述起抗日小英雄海娃送鸡毛信的故事。孩子们睁大眼睛,听得格外专注,有人不自觉地皱起眉头,有人忍不住小声问“后来他安全了吗?”在光影流转中,那段艰苦卓绝却热血沸腾的历史,悄悄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根。
最后,孩子们揣着好奇心走进阳新博物馆。刚到红色展馆,一排锈迹斑斑的枪炮就“撞进”眼里:步枪的枪管弯了个小弧度,枪托上布满深浅不一的刻痕。旁边的土炮更威风,炮身粗粗的,炮口还留着黑黢黢的印记。一件件文物像会说话的时光机,把阳新大地上的红色故事娓娓道来。
进了三楼民俗展厅,气氛又活泼起来。墙上挂满了阳新布贴,红绿布块拼出精致的图案,针脚密密的,像撒了一把星星;玻璃柜里的木雕更绝,人物形象刻得栩栩如生,雕梁画栋精妙绝伦。最热闹的是采茶戏展示区,播放着咿咿呀呀的戏曲,孩子们跟着节奏晃脑袋,有的还跟着哼起了调子,在沉浸式观赏中感受民俗文化魅力。
离开博物馆时,有的孩子紧攥着小红旗,小声跟同伴说:“原来咱们阳新有这么多精彩的故事,以后我要多学一点!”阳光透过车窗照进来,把孩子们的笑脸映得格外明亮,那些藏在文物里的红色记忆,就像埋下的种子,悄悄在心里发了芽。
中午,精诚社区为托管班的孩子们准备了水饺。碗筷碰撞的叮当声、此起彼伏的笑声和“真好吃”的赞叹声混在一起,填满了整个屋子。当最后一口饺子下肚,孩子们摸着圆滚滚的小肚子相视而笑,这一天里博物馆的红色记忆、手工课的奇思妙想,都伴着饺子的余香,成了孩子们心里难忘的记忆。
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指尖创造中收获快乐,在历史长河里汲取力量,为假期添上了一抹明亮的色彩。
通讯员:彭炫瑶,、刘佳佳、张丽群
责编:许岚
审核:朱兰青